近日,2017年中國內蒙古·牙克石馬鈴薯種薯大會在內蒙古自治區牙克石市召開。
馬鈴薯是繼玉米、水稻、小麥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適應性強、栽培模式多、經濟效益好,在許多國家和地區被廣泛種植,是目前全世界種植面積最大的非谷物類食品。據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馬鈴薯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陳伊里介紹,優質高產地區的馬鈴薯畝產能到達5噸左右,而傳統種植方式的畝產量則只有1.2噸,目前我國馬鈴薯平均產量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
脫毒種薯質量的優劣是影響單產量高低、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性因素。據了解,近年來牙克石市高度重視脫毒種薯質量,用微型薯和試管薯生產技術,不斷加速脫毒種薯的推廣應用,逐步擴大馬鈴薯種植面積和品質。目前,該市馬鈴薯種植面積已達30萬畝,今年總產量預計達60萬噸左右,加工能力6萬噸以上,藏貯能力20萬噸以上,產值將達到8億元,將成為呼倫貝爾市最大的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和全國重要的商品薯生產基地。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圍繞新形勢下加工用馬鈴薯品種的現狀與要求、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與檢測體系等議題展開了討論,并參觀了牙克石市免渡河鎮馬鈴薯種薯窖儲設施與窖儲技術、鄂溫克旗大雁鎮馬鈴薯旱作與設施農業種植技術等項目,了解了不同種植模式下馬鈴薯生長效果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