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我養蜂的事上了回中央電視臺,來我這兒買蜂蜜的人比以前多了一倍多,甚至還有些從西安慕名而來”。11月5日,提及今年喜人的收獲,黃龍縣崾崄鄉“蜂巢莊園”場主張業明說。
2008年以前,老張還和當地許多農民一樣,靠種植二十多畝玉米為生。雖然地不多,由于當地氣候偏冷,即使好的年景一年也只有千把塊收入。當時,老張用土辦法在自家小院養了幾箱蜂,一年產量最多二十斤。“養蜂賺錢”這個念頭,他想都
沒敢想過。當年3月,53歲的他偶然在當地電視新聞上看到縣政府關于鼓勵扶持農民發展中蜂活框養殖的消息,他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向有關部門咨詢,沒想到工作人員告訴他只要有養蜂意愿,政府不但可以免費提供一定數量蜂箱,而且可以進行技術培訓。
免費蜂箱,免費技術支持,沒有場地費,一連串的“免費”讓老張覺得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當天,他去崾崄鄉畜牧站報名,很快他領到了政府免費提供的10個蜂箱,當時正值蜜蜂分群時節,老張養蜂事業開始了。
萬事開頭難,老張雖然養過蜂,但對于先進的活框養蜂技術完全不懂。“蜂箱
上沒加防護措施,中午蜂群內太熱,影響了蜂群發展;蜂脾加得過快,造成蜂過于勞累,蜂子易生病;蜂箱清潔不及時,生了巢蟲;多余蜂王王臺未能及時清理掉,造成分蜂頻繁……”一個個技術難題,讓老張腦袋大了三圈。好在有專家的培訓,再加上縣畜牧局技術人員定期到蜂農家指導,第一年下來,老張養的10箱蜂只剩下了3箱,但他初步掌握了的活框養蜂技術。
第一年活框養蜂,雖然看似失敗了,但是在養蜂過程中,老張越發認識到了活框養蜂的可觀效益。最終,經過6年多的努力,老張從一個完全不懂活框養蜂的“菜鳥”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養蜂能手,所養
蜂群數也已發展到了100多箱,年收入10多萬元,在2013年建起了標準化的“蜂巢莊園”蜂場示范點。如今的老張,成了十里八村的“大人物”,養蜂戶只要遇到難題,都跑來向他討教。
老張養蜂致富的故事講到這里還沒有結束,當記者最后問起蜂場未來的發展,老張躊躇滿志,他說在外甥的幫助下,“蜂巢莊園”開到了網絡上,他還準備通過網絡把自己和鄉親們所產的土蜂蜜直接銷售到全國各地;另外,還準備注冊自己的商標,把土蜂蜜裝進高檔禮盒賣向大市場。看著老張自信滿滿的樣子,我們非常期待他譜寫的下一段精彩的網絡賣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