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的玉龍雪山上,已經有陣陣寒意。而山腳下的這片桃園依然保持著銷售旺季的熱度。
張習民:好,準備好。3、2、1開始。
這是一場專門吃桃子的比賽。誰在最短的時間內吃的最多誰就是冠軍??捎浾呖吹剑@名冠軍,他也不過吃了兩個。
記者:我看你吃得挺痛苦的,腮幫子塞得滿滿的。
游客:沒事,咽下去就好了。
張習民:你是不是屬猴的。
游客:差不多吧。
張習民:90后屬猴是不是。
一般游客,基本上吃完一個就已經撐得不行了。
記者:我看你剛才,一邊吃一邊扶著桌子是什么情況。
吳小鋒游客:他們一直在笑,我一直扶著,撐著,撐得難受了。
游客:吃不下了,真吃不下了。
記者:還想吃晚飯嗎?
游客:晚飯暫時不想吃了。早點都不吃了明天。太撐了,已經到這個地方了。已經滿上來了。
獲得前三名的游客,都得到了張習民給大家準備的雪桃作為獎品。
一兩個桃子,就能把游客給撐成這樣。這種桃叫雪桃,個頭大。盛果期的雪桃樹結出的雪桃,可以達到1斤多,最大的有兩斤。今天比賽用的雪桃,一個也差不多有8、9兩。張習民說雪桃不僅大,還特別瓷實。130斤重的人站在桃子上面都沒事。
張習民:它已經熟透了。你看,紅紅的,特別的硬。那怎么個硬法呢?它一般,你把它踩在腳底下,往下踩,它也不會爛??粗?。
記者:踩也不會爛?
張習民:我一個人站在上面,看到沒有。
記者:有事,桃子?
張習民:桃子沒事,圓圓的。
記者:沒事。
張習民:你用拳頭這樣,這樣,它都不爛??吹經]有?
記者:這樣打都沒有爛?
張習民:如果其它桃子的話,它就趴了?;蛘咧苯訝€了。
這些踩不爛砸不爛,一個就頂一頓飯的桃子就是張習民種出來的。他利用雪桃的特點,用一種巧妙的辦法打開名氣,每斤的價格平均可以賣到20元?,F在他有桃園1500多畝,2014年銷售額達到600多萬元。
現在,張習民的創業經歷讓很多人羨慕。可誰知道六年前他卻是一個,總想找個賺錢的好項目,快速賺錢,卻又賺不到錢的人。甚至11個月就虧光了10年的積蓄。
2010年張習民看好雪桃的商機,不惜投入四年等待回報,沒想到卻為此陷入更大的深淵。危機時候,他連用幾招,讓他的雪桃在麗江一炮打響。
創業這四年,張習民說他像是變了一個人,他到底經歷了什么呢?
張習民是麗江人,1995年高中畢業后,他一直都在尋找快速賺錢的辦法,什么賺錢做什么,賺了錢又投出去,總想快速賺回更大的收益。他當過導游,開過酒吧,但都沒什么大收益。2006年,他到北京考察時候,自認為又發現了一個賺錢的項目:美容瘦身。
張習民:一張卡都賣10萬元錢,1萬元錢,2萬元錢,就是美容卡,瘦身卡。那如果在麗江如果做這么一個,我覺得這個肯定會很好。當時我們開的是第一家。
2007年,張習民把自己積累了10年的積蓄,30多萬元全都拿了出來,在麗江的古城區開了一個美容瘦身店。想能快速回籠資金賺筆大的。沒想到經營不善,30萬只用了短短11個月就虧了個一干二凈。
于海軍:也是趕到我最苦的時候,他剛好想做這個東西,簡單說如果錢要充足了,你做什么事就好做了。剛好他有這個想法。
張習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機會。他的優勢他有技術,而且他已經種成功,我眼睛見得到了。那我這邊資金補進去,能頂住兩年的話,那邊開始有收獲,這邊再慢慢生長,就循環了一種發展。當時考慮到這一點。
那張習民帳算得挺好,他到底看上了雪桃什么呢?其實在這之前,他對雪桃就早有耳聞。
這是2010年在北京舉辦的一個雪桃拍賣會。在這個拍賣會上,一顆雪桃,賣出了高價。給張習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張習民:我們就算按一市斤30元錢,40元錢賣,或者是兩個賣五六百元錢,那已經是多大的利潤鏈條。而且這個東西如果做好了,雪桃給它管理保護好了,是15年、20年可以持續發展的一個產業。
張習民覺得雪桃這個行業就是他要找的。
雪桃,是麗江本地的特產,由于成熟時臨近冬季,故名雪桃。
張習民:你看這個凹槽,一般的桃子也有這個槽,但沒那么深。它像一個嘴巴一樣深。為什么有這么深呢?就是這里晝夜日溫差特別大。你看,像今天白天9攝氏度。那個早上是9攝氏度,但白天是25攝氏度。它的溫差就十幾攝氏度了。由于十幾攝氏度溫差,每天晚上冷。那人一冷的話都會往里縮,晚上一冷,白天一熱,一冷一熱,縮著縮著,等它成熟了就有那么深的溝槽。
雪桃不僅造型好看,而且它的含糖度也很高。
張習民:這個,你看。一口是一口,特別硬,特別甜。它的糖分看一下,這樣按下去,它的糖分出來,好像手都要粘著似的,你看。
記者:黏糊糊地,兩個手指頭都粘在一起了。
張習民:粘在一起,對啊。
記者:還揭不開了。
張習民:對,這是糖分給它粘住的意思了。它糖分高的意思。
記者:糖分能達到多少呢?
張習民:百分之18左右,一般的桃子在百分之12、13左右。我們這里的就可以達到百分之18左右。
張習民還發現,當時2010年在市場上,雪桃一般都是禮盒裝的。張習民也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他做定了禮盒裝的生意。
張習民:就是按精品來算。兩個,1斤半以上的2個,賣680元錢。
張習民打著如意算盤,于海軍懂技術,他負責銷售。2010年11月,張習民拿出了全部的積蓄,還用自己的房子抵押貸款,一共籌集了500多萬,在于海軍原有的500畝基礎上,又承包了700畝土地,種上了雪桃。
張習民的“宏圖”,畫得比于海軍還大??煞N張習民,才經營了一年,也吃不消了。雪桃三年才掛果,四年才見效益。
桃園一年的租金要50多萬元,肥料就要80多萬元,再加上工人工資,一年最起碼需要200多萬元。
張習民把其他行業賺的錢都投進桃園,但是這個窟窿越來越大,眼看著就沒有錢能再繼續往里投了。很多員工都怕張習民發不出工資辭職走人。
王志國員工:這些投資的,投資也大,他也沒辦法了,他說現在是沒有錢。
和玉秀員工:不想干了,反正是手里面不拿著錢,不想干。
記者:手里沒錢心里沒底。
員工:就是了,就是這種。
聽別人的經歷是一回事,直到到了自己頭上,才真正反應過來到底是什么滋味。此時的張習民已經和于海軍綁在了一根繩子上。
張習民:當時也沒有考慮充分,當時沒有考慮充分呢,只想著,只算著好賬。這個賬賬,一棵樹能結多少,能賣多少,能收回多少。一系列的其它東西,沒有想到。
于海軍:就是手插墨碾,不碾也得碾了。就是手插在墨碾里去了,你拔也拔不出來了,沒有辦法了,那只能說怎么痛你要挺著了。
張習民騎虎難下,他要想個辦法讓桃園運轉起來。
2011年,附近的村民看見,張習民一車一車的往桃園周邊運各種動物。今天是1萬只雞苗,明天是1萬只鴨苗,還有鵝苗和幾百頭牛羊。張習民天天趕雞放羊。
張習民算了算桃園的開銷,他發現購買農家肥就是一大筆開支。這時張習民想到,他可以養一些家禽,這樣以來可以一舉三得。
張習民:第一它進去以后,幫我除了草,那我省了多少工人工資,第二呢,它吃了草,我們就不需要喂它糧食,沒有經過喂飼料的這些雞,鵝、羊賣的價格又好。第三呢,它吃了草以后,排出的便又可以當有機肥,我就不需要對外去買有機肥了,所以又解決了一個問題。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張習民剛找了個出路,又趕上云南干旱。從2011年開始,麗江黑龍潭公園的泉眼連續800多天都沒有出水。
張習民:2012年這個黑龍潭的水開始斷流,一直斷流到今年,斷流了800多天。
麗江是旅游圣地。張習民是導游出身,雖然不做導游很多年,但是他一直依然關注著麗江的旅游市場。就是他對旅游市場的關注,讓他用了一個辦法,迅速扭轉了雪桃銷售的局面。不但可以讓雪桃掛在樹上就賣掉,還能賣出個好價錢。讓自己的桃園聚足了人氣。
張習民發現,近幾年麗江的旅游市場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張習民:以前是來麗江旅游的,從客源地組團來的,是占70%。現在,散客自由行,自主行的,來麗江的基本上已經占到60%左右了。旅游團隊基本上只有40%左右。整個形態都改變了。對我個人來講,是一個很大的契機。
就是這60%的散客,讓張習民看到了銷售雪桃的市場。一般凡是散客來麗江旅游,都不想走馬觀花,都想更深入地了解麗江,感受麗江的氛圍。
張習民心想,雪桃是麗江的特產,自己的桃園就在玉龍雪山腳下,是去玉龍雪山景點的必經之地。如果把這些散客能拉到自己的桃園,現場采摘,銷售的問題自然就可以解決。
可2014年,在麗江很多當地人種的雪桃也都開始上市。想要占領先機,就必須找到賣點。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有段時間,張習民就像這樣天天請朋友去他的桃園吃桃。而且他找的朋友,全都是大胃王。每次一去,張習民就會準備一大堆桃,讓他們甩開腮幫子使勁吃。別看這桌都大部分都是女的,他們的胃口也真不小。
記者:他那個不光讓你吃飽了,還能讓你拿著。
魏德宏旅游公司董事長助理:這個當然有意思。用我們本地話就是說,你吃不完還可以兜著走,這多好的一件事。
在桃園采摘,和免費帶走的桃子,都成了張習民的活廣告。就在記者采訪的時候,有位游客在桃園里就接到了朋友要幫忙帶雪桃的電話。
記者:我看剛才是有朋友給你打電話,讓你帶桃是嗎?
吳小鋒游客:是,要帶幾十斤桃。
記者:人家怎么知道你在桃園里,打電話讓你摘啊。
吳小鋒游客:是因為我發了朋友圈啊。
就這樣張習民讓他的桃園聚足了人氣。2014年銷售額達到了600多萬元。他還開展了雪桃果樹認養活動,吸引更多的人來。張習民終于收獲了財富。
于海軍:張總這個人既樸實又聰明。人不怕說你聰明,就怕你不樸實,很多人過于聰明了,他就不樸實了。張總真的,確實我倆合作這么多年,他是既聰明又樸實。
四年辛苦,換來收獲,張習民也從中悟出來一個道理:做事業就要穩扎穩打,實打實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