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七八月份,是陜西太白縣蔬菜上市旺季,一輛輛滿載新鮮蔬菜的貨車駛向全國。面對今年豐收可能帶來的價格波動,太白縣靖口鎮涼水泉村貧困戶鐵偉卻一點都不慌張。“買了蔬菜專項保險,可以把菜價風險降到最低,沒了后顧之憂。”鐵偉說。
太白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著名的高山蔬菜基地,全縣86%的耕地種植蔬菜,85%的群眾從事蔬菜生產。為破解“菜賤傷農”難題,太白縣蔬菜價格指數保險打破傳統農險理賠思路,理賠系統根據價格波動自動觸發理算,直賠到戶,為農戶生產經營提供兜底風險保障。
同樣的“兜底保險”,也在全國多地和多個農產品品種上進行著實踐。
在“中國馬鈴薯之鄉”山東棗莊,由于收獲季節僅不足兩個月,市場供求關系導致的價格“過山車”常常令薯農懊惱不已。“做夢都盼著有個價格兜底的好辦法,最起碼能保住本,別讓俺白忙活。”85歲的唐敏懷說。
2015年春,農民熱盼的馬鈴薯目標價格指數保險試點啟動。今年春季,棗莊市馬鈴薯共投保35.76萬畝,在馬鈴薯價格大幅下跌中,有效降低了5.6萬戶薯農的市場風險。
實踐證明,農產品價格保險在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穩定農民收益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標價格保險是農業保險從保生產擴展到保市場的重要探索,實踐證明,這能夠有效防止因價格下跌帶來的農民收益驟減。”棗莊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指出,目標價格保險制度還放大了財政補貼資金的扶持效應,今年春季,棗莊共投入財政補貼資金4289.7萬元,總保險金額7.66億元,財政補貼資金的扶持效應最大可放大到1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