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成武縣農機局縣積極落實國家補貼政策,調動農民購買農機的熱情,農民靠科技種地種出搖錢樹,科技創新催生農民變身“時尚白領”。
一是機械化讓種地不再是苦差事。農業的機械化的發展,不僅提高糧食產量,也可以提高勞動效率。原來需要一千個人干的活,要完成播種、除草、施肥、收割,現在用機械,一個人就完成了,大大節省了勞動力。截至目前,成武縣農業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程度已達到80%,小麥、玉米是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玉米收獲過去是農業生產中最苦最累的活兒。如今,小麥從種到收,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小麥、玉米機收率高達98%以上。
二是靠科技種地也能種出搖錢樹。近年來,農機局為扶持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積極開展種植結構調整,擴大效益較高的蔬菜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從普通塑料大棚到現代日光溫室,實現一年四季不受天氣影響的全程生產。大量新、奇、特的國內外蔬菜新品種被引進種植成功,豐富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與以往種大田或露地蔬菜相比,農民平均每畝增收達到1.25萬元以上,是過去收益的5倍至10倍,甚至更高,涌現出了一批畝效益超5萬元的蔬菜、7萬元的食用菌和超20萬元的花卉種植基地。
三是創新種植模式讓農民成農場主。目前,全縣十幾家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生態園建設初成規模。每到節假日,城里人就駕車來到農村體驗農耕生活,享受綠色生態環境。在當地農民的手把手教授下,城里人或下地鋤草,或采摘蔬菜,當一日快樂農民。甚至有的白領們還向當地農民承包一小塊地,為自家打造一個微型菜園。
還是那片土地,還是那些農民,但是種出的農作物有的成了專供觀賞的商品,如紅色小南瓜,放在家里當擺設,十天半月也不壞。還有盆栽的西紅柿、辣椒紫葉花菜等,都成了與鮮花爭艷的城市家居新寵。這種新興休閑農業,所創造的經濟和社會價值遠比單純種糧食要高得多,科技進步促進農民“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