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省百色市靖西市因地制宜念好“養蠶經”,積極引導“北桑南移”,桑蠶生產已經成為該市促農增收的一項產業,新一輪種桑養蠶熱潮在該市南部鄉鎮迅速鋪開。
近日,筆者在靖西市壬莊鄉個寶村看到,由于前段時間連續降雨,個寶河水位上漲,導致該村連片桑樹田被水淹,洪水退后當地村民正在及時采收桑葉喂蠶。個寶村干部農杰的桑田雖然有部分被水淹,但今年蠶繭收購價相對提高,收入不錯,他對種桑養蠶充滿信心。他說今年該村種桑養蠶戶共有35戶,種了一千多畝桑樹,他家也種了25畝,預計今年收入6萬元左右。
同樣是種桑養蠶,筆者在同德鄉果老街養蠶培訓基地看到,這里都用上了自動化養蠶設備。據同德鄉果老街黨支部書記陸國旺介紹,今年他采用自動上簇技術,省工又省力,預計今年桑蠶收入10萬元。同德鄉實施“一把手”帶富工程,群眾養蠶積極性很高,基本實現“養蠶一戶、成功一家、帶動一片”的良好勢頭。
據了解,靖西實施科技興蠶戰略,采取無償提供桑苗、實行大蠶房建設補助等措施,引導桑蠶產業朝“優桑、優繭、優絲”方向發展,該市桑蠶產業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到目前為止,全市桑園新種面積達到2.3萬畝,其中大部分面積分布在南部化峒、同德、岳圩、壬莊等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