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河南鄭州“園林化”領抑塵新潮流

   日期:2017-08-1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54    評論:0    

  古色古香的涼亭、翠綠色的草坪、嬌艷的花卉……這是公園?不是!這是金水源街道籌備組融僑、康橋、亞星、東原工地現場。

  工地外圍,柏油路面干凈整潔,兩側繁花綠草散發著醉人的清香,裝飾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的圍擋上,噴淋的水珠如細雨一般散落在青青草坪上,為炎炎夏日帶來一絲清涼。工地內,物料堆放整齊有序,還搭建了供工人休息和喝水的涼亭,塵土被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一改傳統觀念中建筑工地的臟、亂、險形象,猶如置身園林。

  有效抑制揚塵,工地變身園林,這是金水源街道籌備組大氣污染治理成效的縮影。

  作為金水源街道籌備組的副組長,魏紅利見證了這一變化。在他的記憶里,2012年以前,南三環往南全是村莊。2012年,二七區西南部啟動新型城鎮化建設,“那時候,大家對環境污染的概念還很模糊,動遷現場塵土飛揚。大概在2014年,才認識到揚塵污染對大氣的危害之大,于是,要求全部工地濕法作業。但方式單一,效果一般。”近兩年,鄭州市提出了揚塵治理“6個100%”標準到后來的“7個100%”標準,他們就“白+黑”“5+2”地奔赴在轄區各個工地監督巡查,成效逐步顯現。

  隨著大氣污染整治工作壓力的不斷加大,街道面臨“管理精力有限、問題層出不窮”的被動局面。

  今年,二七區探索經濟發展與環境整治“雙統籌、雙融合、雙促進”的路子為街道指明了工作方向和方法。因此,街道化壓力為動力,創新舉措、因地施策,對轄區工地按照“一工地一方案一驗收”的原則,細化標準、分類整治。“比如說康橋九號院,在原有的整治標準基礎上,街道和施工方按照 四季常綠、三季有花、草木結合、錯落有致 實施園林化打造,利用工地空地鋪設草坪,加設白色柵欄,安裝高標準公益廣告。噴淋實現全自動化,每半小時噴淋一次,每次5分鐘,白天還可視情況人工控制不間斷開啟,確保降塵全覆蓋。”

  工地大變身的背后伴隨的是街道一線工作人員的辛勤汗水。

  籌備組共有工地2000余畝,相當于200個足球場大,因此,街道成立揚塵整治攻堅小組,19名歷練干部一人分包兩個工地,每天兩次對工地進行督導。另外,充分發揮包村領導、包村部門、業務部門等人員力量,確保全天制、全方位監管到位。

  時值三伏,盛夏酷暑。作為包村人員,籌備組成員李旭晨、張朋飛每天早上7點多就要來到工地,晚上回家往往是第二天凌晨了。他們和其他一線工作人員的身影活躍在工地整改的各條戰線,盯圍擋搭建、盯道路修建、盯硬件到位、盯廠區清空……確保每項安排部署落實到位。

  李旭晨是2010年作為大學生村官分配到這里工作的,7年的時間,見證了二七西南部“農村——廢墟——城市”的轉變。拉起袖子,露出黑白分明的胳膊,李旭晨笑著說:“看,兩個多月的時間,原本的膚色都變成了 大地黑 ,我們在用膚色證明自己的工作作風。”

  除了在建工地,街道籌備組對動遷完無項目入駐的區域也進行了揚塵治理新探索。

  在張李垌村動遷區域內,一輛灑水車正在往黃土地上噴灑著綠色涂料,不一會兒,大片大片裸露在外的黃土披上一層綠色的外衣,地表上原本松軟的新土結成了綠色的硬殼,像是穿上一層堅硬的盔甲,用手按壓紋絲不動。綠色涂料是一種環保防塵抑制劑,將其噴灑在播撒過草籽的土地上,幾個小時后會在土地表面形成保護膜,風再大也不會起塵,效果能保持6個月,一旦草籽長出來,就能起到一勞永逸的效果。比起鋪蓋防塵網,成本是原來的三分之二。

  這樣的抑塵神器在金水源不是第一個,作為城鄉接合部,轄區動遷工地眾多,街道在落實人員責任的同時,還積極運用技術手段,提高大氣污染整治工作成效。

  街道在動遷工地、村委會、建筑工地安裝揚塵監測器40套,實現了全方位、無死角的24小時全域監控體系。“以前,我和組長輪流帶隊晚上巡查工地,巡查一遍下來天都亮了。現在有了監控平臺,晚上再也不用到工地巡查,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魏紅利說。

  措施好不好,關鍵看效果。經過整治,目前,轄區30個建筑工地“7個100%”全部達標,園林化工地達到5個,示范化工地達到22個,標準化工地3個。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