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剛過,正值蔬菜豐收季,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冷涼蔬菜基地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綠油油的菜地旁,多參數室外觀測站正顯示著各種與蔬菜生長相關的數據:空氣濕度:57.00%、光照強度:112.80k、土壤溫度:+19.62……,村民們正在菜地里忙著分揀、包裝。一箱箱標有“六盤清水河”商標的蔬菜整裝待發,將運往南方城市甚至東南亞國家。第十三屆全國網絡媒體寧夏行的記者們隨手在地里摘了幾顆小番茄,嘗過之后不約而同地說:好吃、好吃!有小時候的味道,現在市場上買到的番茄好多都已經吃不出蕃茄味了。
“我們的冷涼蔬菜品牌叫做‘六盤清水河’,就是想說明這些蔬菜是種在六盤山下、清水河邊的健康食品。這里晝夜溫差大,利于蔬菜營養保留,富硒的黃土地、水資源、空氣全部無污染。2002年開始,我們嘗試引進種植西芹;2007年,開始著手發展冷涼蔬菜產業;經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現在冷涼蔬菜銷路暢通,品牌效益凸顯。”彭堡鎮副鎮長、姚磨村黨支部書記姚選告訴記者,彭堡萬畝冷涼蔬菜基地是原州區2014年建設的一個萬畝供港蔬菜基地,種植作物以菜心為主,搭配種植花椰菜等蔬菜,產品主要銷往廣東、香港等市場。采用多茬種植,循環上市銷售,菜心年產三至四茬,每茬周期為40天左右,每茬畝均產量600公斤,產值1.2萬元左右;花椰菜畝均產量4000公斤,產值0.8萬元左右。發展冷涼蔬菜產業鋪就了當地居民的致富路。“我們村80%以上的村民參與了糧食蔬菜產業,村民80%以上的收入也是來自于糧食蔬菜產業。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比原州區平均還高出了3930元。”說到這里,姚書記滿是自豪。
據了解,為實現種植規模化,彭堡鎮積極引導群眾流轉土地,打破村界地界,統一規劃,統一布局,水、電、路綜合配套。引進香港加記公司、寧夏欣豐農業現代公司、原州區瑞豐合作社3家企業經營,建立“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分期分批定植、分期分批銷售,日均銷售量達1.4萬斤左右。為了灌溉節水,該基地改旱塬撂荒地為水澆地,配套機井26眼,調蓄水池12個,全部采用噴灌、滴管等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技術,實現了按需求隨時灌滴,畝均節水達120方。該基地的建設發展,解決了當地農民每天300人次以上的就業,進一步增加了當地農民收入,經濟效益可觀,有效帶動了勞務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為了更好地保障農民權益,從2014年起政府就鼓勵村民投保農業災害性保險,一畝60元,企業或個人出12元,政府出48元。2017年村委會又向國家保監局申請,投保蔬菜種植價格保險,進一步降低農民種植風險,希望災害性保險能提高保額;價格性保險,在地頭核價。姚書記的心愿是:“不管怎樣讓老百姓少出點,政府多出點。”
近年來,原州區利用氣候冷涼的自然優勢,采取露地蔬菜與設施蔬菜相結合的方式,大力發展冷涼蔬菜產業。姚磨村作為清水河谷川地眾多通過發展冷涼蔬菜產業走上致富之路的典型。2016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冒雨來到這里視察萬畝冷涼蔬菜基地,給當地干部群眾巨大鼓舞。今年,姚磨村已建成3座連棟玻璃育苗溫室,點播、施肥等工序全部實行智能化管控。7月初,原州區在姚磨村建成六盤山冷涼蔬菜電商運營中心,打造了全產業鏈、全要素的“互聯網+農業”平臺,基本能監管原州區45個企業的露地蔬菜園區,達到智能化控制,同時開通智慧窗口,能夠和專家交流,對接顧客和消費者。姚磨村還將建成高標準日光溫室30棟,冷庫1.2萬平方米、蔬菜分揀精包裝廠和泡沫箱加工廠各1家,對950畝日光溫室、拱棚和3萬畝露地冷涼蔬菜基地配套互聯網可追溯系統,配備水肥一體化設備系統,建設休閑觀光采摘園700畝。“我們的最終目標是以冷涼蔬菜為基礎,推動休閑觀光農業發展!”姚書記充滿信心地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