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縣,顧名思義,位于洱海源頭,它也是著名的舞蹈家楊麗萍的故鄉。而外地人不太知道的是,它還盛產梅子,是“梅子之鄉”。
經過20年的努力,如今洱源的梅子形成了一條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在帶動當地梅農增收的同時,龍頭企業洱寶公司,也成了一塊“金字招牌”。
7月19日,記者在洱寶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洱寶公司)的展廳看到,話梅、脆梅、青梅酒、雕梅酒、青梅爽飲料……近150種梅子產品琳瑯滿目地擺放在展柜上,讓人目不暇接。
“梅子是我們當地的搖錢樹。”洱寶公司負責人李協鼎指著剛生產出來的青梅酒自豪地說。洱源有種植梅子的悠久歷史,幾乎挨家挨戶都有零星種植,當地光熱充足,產出的梅子酸甜適度,前來收購的商販絡繹不絕,連年豐收也讓梅農有一筆重要的收入來源。
后來,隨著梅子市場的不景氣,上門收購的商販越來越少,大量的梅子爛在樹上變得一文不值。
洱寶公司的出現,讓洱源的梅子重獲新生。
1995年,在當地1212的支持下,李協鼎向親戚朋友借來幾萬元,在自己的院落建起了洱源第一家梅子加工廠,當年便生產鮮梅2噸,研發出雕梅、燉梅近四個品種。
隨后,洱寶公司又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采用太陽能集熱板進行梅子的自然烘干,以保證梅子全程綠色化生產。同時,企業還先后引進青梅爽飲料生產線、洱寶話梅果脯包裝生產線、果酒、果糕等6條生產線,實現梅子加工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產。
目前,洱寶公司年收購加工鮮梅、木瓜、核桃1萬多噸,開發出三大系列150余項產品,實現工業總產值1.56億元。洱源梅子也被列入“地理標志產品”,成為云南省消費者喜愛商品。
“加工解決了梅子的銷路問題,因此洱源的梅子產業越做越大。”李協鼎介紹說,如今洱寶公司的產品在昆明、楚雄、下關、麗江、洱源先后建立了經營部,在省內外還增設了128個專賣店,同時還通過“互聯網+”,進駐天貓、淘寶等電商平臺,實現了“線上網絡訂購,線下展示交易”的雙向經營。
同時,洱寶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當地農戶種植梅子。
洱源縣茈碧湖鎮松鶴村民委員會是一個彝族聚居的山區村民委員會,全村有716戶,3237人,以前,村民主要以種植傳統農作物維持生計。后來在洱寶公司的幫扶下,當地村民種植起梅子樹,如今,仙鶴村民委員會梅子產量達到7000多噸,產值1000多萬元,仙鶴村也由貧困村變成了小康村。
據云南省農業廳一負責人介紹,目前洱源縣的茈碧湖鎮等9個鄉鎮,已種植梅子樹近百萬株,涉及8萬余戶農戶,增加梅農收入4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