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質檢總局考核組對增城國家級供港蔬菜質量安全示范區進行現場考核驗收,結果顯示,增城區創建國家級供港蔬菜質量安全示范區創建工作非常到位,管理體系非常完善,創建成效非常明顯。
增城區位于廣州市東部,地處珠三角東岸經濟帶黃金走廊,是全國著名的荔枝之鄉、牛仔服裝名城、汽車產業基地和生態旅游示范區。增城南中北主體功能區劃分明確,中南部以現代工商業為主,北部則以生態農業、旅游業為主,是廣州主要蔬菜種植基地,更是供港蔬菜的主供地之一。
近年來,在廣東增城檢驗檢疫局積極助推下,增城區全力推動廣州綠色發展生態田園建設,于日前成功創建“國家級供港蔬菜質量安全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成為廣州首個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
建言獻策
為有力提升增城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增城現代農業的發展,增城局主動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以推動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為著力點,幫助增城擦亮生態發展這張“金名片”。
從2014年開始,增城局多次向增城區政府匯報、溝通,闡明示范區建設的意義和必要性。同時,帶領農業局等相關部門人員到東莞等地參觀示范區創建工作。促使地方政府認識到示范區對于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破解傳統農業發展瓶頸的意義所在。
2016年3月,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增城局專程向增城區政府提交“推動示范區建設”的相關專題報告,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隨后,增城局與增城區農業局簽署《關于共同促進增城區農產品出口合作備忘錄》,合力做好示范區建設申報工作。同年9月,增城區政府印發了《供港蔬菜質量安全國家級示范區建設方案》,履行主導職責,成立專門的創建領導小組,正式啟動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
積極作為
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龍頭帶動、全民行動”的原則,增城局當好地方政府助手,積極協助地方相關部門,落實示范區建設各項工作。
消費者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查看蔬菜的品種名稱、企業名稱、企業地址、產地、包裝時間、溯源號碼、溯源網址等重要信息。增城局率先在供港蔬菜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管理平臺,溯源工作處于廣州市的領先位置。該局還完善農業化學投入品控制體系,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平臺,通過平臺對監測機構檢測,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農產品種養殖等環節進行全覆蓋實時監控。建立監管信息共享和監察督辦平臺,依法依規治理農產品和農資生產經營行為。完善疫情疫病監測控制體系,為制定科學、快速、高效防治病蟲害提供技術參考,降低病蟲害,減少農藥使用。
同時,增城局發揮信息優勢,聯合地方農業部門舉辦培訓班,加強示范區創建宣傳動員,講解供港蔬菜的出口政策、質量標準、國外市場動態以及企業注冊備案管理的相關知識。開展科技培訓與服務,扶持一批供港企業建設成為農業龍頭企業,幫助一批有供港出口意向的蔬菜企業建立完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改善硬件軟件設施,最終成功遞交注冊備案申請。
僅今年上半年,增城局就對20多個供港蔬菜產品實施了達300多個殘留項目的檢測普查,并根據普查結果,結合境外預警信息,加強重點農藥、重金屬項目的風險監控,保障示范區供港蔬菜產品質量安全。
效益凸顯
經檢地共同努力,示范區建設有效推進,農產品質量水平明顯提高。兩年來,增城區累計投入近億元,完善示范區農田標準化、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了完善的區、鎮街、行政村(企業)三級監測網絡;建立起擁有100名專職人員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隊伍。兩年來,國家、省、廣州市和本級監測機構對增城區農產品開展質量安全監測,未發現使用高毒禁限用農藥情況,種植類農產品質量安全保持較高水平。
示范區效益凸顯,區內出口企業數量增加,農民增收致富。增城局積極推廣“國際國內市場一個標準”,全區域推廣應用出口蔬菜質量安全生產技術規程,供港蔬菜示范區面積達16萬畝,產值53157萬美元,輻射帶動農戶2.5萬戶,年供港出口量1.6萬噸,出口額1656萬美元。建成4家省級蔬菜出口示范基地,14個供港蔬菜備案基地。全區農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5個,有機食品認證單位7家,綠色食品認證單位5家,無公害農產品認定認證單位54家。通過示范區管理帶動模式,促進轄區大型蔬菜生產企業升級改造,蔬菜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