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旺蒼縣龍鳳鎮天井村召開的黨群工作會議,專題研究種養專業合作社的方案。會雖開得久,但參會的黨員代表趙宗禮卻很開心:“以前開會經常僵持不下,甚至有時候還開不起來,現在會議很順利,大家為村里發展的勁頭也足了,這多虧了第一書記何瑛。”
2015年來,從旺蒼縣殘聯選派到天井村擔任第一書記的何瑛,堅持以抓黨建強班子為引領,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特色產業培育,該村的脫貧攻堅的步子邁得既穩健扎實,又卓有成效。目前,全村已發展了核桃3500畝、香菇10000 棒、木耳5000 棒、杜仲10畝。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9840元,49戶 177名貧困人口越過了貧困線;到今年底,該村將實現貧困村“摘帽”。
第一件事:在貧困村開黨課
說起天井村的大小會議,何瑛覺得這些會議能召集得起來,開得下去,就是突破。
駐村之初,何瑛為村干部們上黨課,開展講黨性、謀發展大討論,從而加強村班子凝聚力。以前大部分村干部是先管自家事,再管集體事。村主任彭濤告訴記者:“現在不一樣了,只要說是開會商量村里的事,沒有請假的、沒有遲到的,決定的事布置下去,沒有叫苦叫累的、沒有提條件的。”
在何瑛的影響和帶動下,今年66歲的老黨員何生太,主動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來,幫助村“兩委”收集困難戶資料,為村發展建言獻策,還帶頭參與種養項目實施。通過開辦黨課,天井村今年新發展黨員 2名,入黨積極分子轉正1 名,組織的感召力進一步增強。
第二件事:為產業發展找點子
沒有產業支撐,再好的房子也是“空殼”,再美的村莊也是“空架子”。
在認真調研和充分思考后,何瑛認為,只有調動一切資源,大力開展扶貧產業,才能拓寬村民增收渠道,促進貧困人口參與產業發展。為此,何瑛全身心撲在工作上,結合村情實際,積極探索脫貧辦法,跑項目、招客商、引資金。
為了找到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何瑛多次找到市、縣專家探討論證,還多次組織黨員和村民代表外出參觀學習取經。從 2015年 3月開始,何瑛和村民們決定大面積發展優質核桃、香菇,養殖生豬和肉牛,走特色種養殖之路。
“夏季氣候干燥,豬容易發生呼吸道疾病,要定期進行預防,在飼喂上適當調整時間……”在該村四組村民何庭禮的生態豬養殖基地里,何瑛正忙著給村里的貧困戶講解夏季生態豬的飼養管理技術。在扶貧工作中,他主動聯系市縣相關部門與該村有發展生態豬、核桃等種養殖業意愿10戶貧困戶結對,為其提供豬仔、配料、防疫、技術培訓和銷售幫助,幫他們建起了脫貧增收的固定產業。
目前,全村已發展了生豬養殖大戶12戶,養雞大戶8戶,核桃種植大戶 34戶,杜仲種植大戶5戶,香菇種植大戶1 戶。
第三件事:致富路上帶一程
“發言,我沒啥說的,我只想給共產黨,給關心我的各級黨委政府磕三個響頭……”貧困戶李平在一次種養培訓會上發言時,意外地做出了“驚人”舉動。
這是為何?原來就在李平家里日子難以煎熬時,何瑛先后協調籌措1萬元資金,鼓勵李平養羊,為其修建羊舍,提供養殖技術。如今,掌握了養殖技術的李平,去年他家出欄肉羊50只,收入達5萬元左右。
當記者問起第一書記何瑛扶貧情況時,憨厚的李平沒有過多的語言,只是豎起了大拇指,眼里寫滿了對黨組織,對第一書記何瑛的感激!
“我是組織選派來的,就是要讓老百姓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過上好日子。所以,我要讓村民富起來,也要讓村莊美起來,讓村民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何瑛告訴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