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稻谷顆粒飽滿,禾下田螺又肥又大,這是筆者日前在梧州市龍圩區田間看到的豐收景象。該區大力發展稻螺生態綜合種養,通過“水稻種植+田螺養殖”模式帶動數百農戶參與,取得顯著成效。去年每畝水田年產值達1.22萬元,其中養殖田螺年利潤約6300元。田螺這個不起眼的小動物,如今在龍圩區成了富民產業。
近年來,龍圩區把田螺養殖作為重要特色產業來抓,制定了《田螺產業扶貧開發實施方案》,按照建塘或改田300元/畝、螺種800元/畝的標準給予補助,鼓勵貧困戶養螺。大力推廣“稻、魚、田螺”混養的立體稻田綜合養螺技術,力推“農戶+合作社”模式,由農戶用土地、資金、勞務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統一開挖螺塘或改造稻田養殖,農戶與合作社簽訂協議,約定收益分成。
目前該區已成立田螺養殖合作社5家,全區田螺養殖面積從2015年的250畝發展至現在的2000多畝,預計“十三五”末可發展到1萬畝。稻田配套養螺的興旺,不但使農村被摞荒的部分水田重新得到利用,而且生態種養的模式還使環境得到改善,實現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去年,龍圩區有560多農戶參與了稻螺綜合種養,其中貧困戶近300戶,有力推動了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