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鐵嶺開原市區到八寶鎮的大灣屯村只有13公里,開車僅需20分鐘。省級公路新三線途經大灣屯村,縣級公路八亮線貫穿全境,距高鐵車站(開原西站)3公里,便利的交通讓大灣屯村的村民不甘于只靠種地吃飯,于是2011年5月開原市大灣韭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現如今,大灣屯村的韭菜種植面積已經超過2000畝,韭菜產業已成為大灣屯村致富的主導產業。
大灣韭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是一家集生產資料采購、韭菜種植、韭菜銷售等于一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石寶國告訴記者,隨著合作社的不斷發展,韭菜的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由開始的幾百畝發展到上千畝,由一塊韭菜小區發展到韭菜標準園區,由原來的8名社員增加到現在133名社員。憑借優質的產品、完善的管理和穩定的銷售渠道,大灣屯村已成為八寶鎮及全開原市重點蔬菜(韭菜)生產區,2013年被鐵嶺市評為“發展一村一品(韭菜)先進村”,合作社在2014年被鐵嶺市評為優秀農民合作社。
合作社的核心競爭力首先是產品質量,用石寶國的話說“質量不過關,那就是一錘子買賣,干不長遠”。在合作社成立之初,石寶國便將產品質量視為生存的重中之重,2012年合作社便取得了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證書》,2014年合作社創建了300畝的無公害韭菜標準園。在石寶國的帶領下,大灣屯村韭菜產業不斷向現代化、標準化方向發展,下一步他們要為合作社生產的韭菜辦理地理標識,打造產品品牌。
良好的產品質量需要嚴格的制度來保駕護航,石寶國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無公害韭菜生產管理技術操作規程”,給所有社員一家一份發了下去。除此之外,合作社還實行韭菜種植管理制度,建立規范的田間檔案;建立嚴格的質量管理制度,實現農藥和肥料的使用、管理制度化;建立進出庫檔案,做到農藥購買、存放、使用專人負責;建立統一的生產檔案。石寶國說:“我們在生產過程中統一品種,統一集中育苗,統一技術標準,統一生產指導,真正實現了韭菜生產管理規范化、產品無公害化。
村民吳淑芹是第一批進入合作社的村民,原來種21畝地的她生活并不富裕,“我現在已經種了9年韭菜,要是和原來種玉米的收入比,那多多了。韭菜畝產在5000斤以上,每畝能有六七千元進賬呢。”吳淑芹對記者說。合作社的不斷壯大,不但增加了社員的收入,還為大灣屯村增加了400個就業崗位,許多常年在外打工的青壯年勞動力得知在合作社也可以拿到同樣的工資,都選擇回來工作,而合作社支付給常年干活的工人工錢就達2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