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37歲的陳仁貴站在了領獎臺上,他和其他種植大戶一起,從巫山縣領導的手中接過“脆李種植能手”的獎牌。在旁人的眼中,這幾年,陳仁貴做的一件事堪稱“大手筆”——承包了五塊山包包,把一千余畝荒山變成了脆李園,也為更多的人帶來致富的機會。
決定
租下“外坡”千畝山,要用脆李換雜蕪
2014年初,巫山縣曲尺鄉龍洞村,脆李賣價日增,有村民嗅到一絲發財致富的氣息,但更多的人還沒有啥想法。
誰也沒料到,平時不怎么起眼的陳仁貴,這時已經憋了一個“大招”。
在陳仁貴家背后不遠處的高山,一個叫“外坡”的地方,坡腳海拔約200米,坡頂有700米,荒山亂石,共有五面,各處分散屬各家,合計一千余畝。這個地方種不出啥莊稼,看起來一無是處。除了放牛、打獵,村里人幾乎遺忘了這里。
陳仁貴找來了村組里的人,找他們簽字畫押,以100元每畝每年的租金租下這片山。陳仁貴出門在廣東等地近十年,做過工人、銷售,2008年,他返鄉創過業,但遺憾地失敗了。從2008年到2014年,這幾年的時間他沒閑著,一直在想創業的門路,眼看“七年之癢”快來了,他決定放手一搏。
“我想搞農業,要在外坡栽滿脆李!”陳仁貴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妻子,要做這事就得投入家里所有的積蓄,而且還遠遠不夠。妻子作出的第一反應,竟是堅決地贊同和支持。妻子是巫山縣另外一個鄉鎮的女子,陳仁貴的中學學妹,按照陳仁貴的說法,她“對于農業有一種天然的感情”,此后的細節也證明了這一點。
決定要投資了,夫妻倆經常往山上跑,每次都從坡腳走到坡頂。雖然相對高度只有500米左右,但無處不在的亂石、雜草、U形斜面,卻讓上下坡的路變得更遠、更難走。兩人攀上坡頂,看著坡下,想象著未來成熟的“脆李”果園,心里卻格外受用。
堅持
資金等重壓下,他堅持至今
買下了地,接下來就是馬不停蹄地改造,他要確保盡快將外坡種上脆李。
陳仁貴租來幾臺挖掘機,對荒山啟動了改造模式。他按照自己早些時候去外地考察和從縣農委學來的技術,給脆李樹苗挖“窩子”。“窩子”本身長寬都為80厘米,深為60厘米,在種下樹苗前,要施肥、做好各項準備。此外,挖掘機在挖“窩子”的同時,也在山上挖掘出一條泥土路來,這既是現在的“種植路”,也是未來的“管護路”和“采摘路”。
陳仁貴的思路很清晰,甚至清晰到樹苗的修剪、掛果等都有明確的規劃,例如“主干長到60厘米高后,就要讓其長出三到五個分枝,而后到一定長度又分枝,形成合理的枝干……”
然而,這并不能改變另外一個殘酷的事實——脆李從栽種到掛果需要三年時間,完全成熟需要六年時間,其間每年需要投入的管護成本就達三四十萬元。
管護成本的投入,還能算出個大概,而各種意外情況卻無法估算。從2014年栽種至今,兩次意外都讓他直冒冷汗——2016年9月,陳仁貴突然接到脆李管護人員電話,稱不遠處起了山火,果園岌岌可危。原來,附近一老農民燒秸稈,不小心引發了山火,火勢蔓延至果園邊緣約五百米處,被他臨時叫去的百余村民撲滅。陳仁貴回憶,他當時真的被嚇得腿軟:“如果晚半小時行動,果園就毀了。”
今年,陳仁貴的部分果樹已經可以掛果;不過,一場“冷子”(冰雹)卻讓他蒙受損失不小,“有的冰雹,足足有脆李那么大顆。”雖然也有脆李存活了下來,不過出于質量和來年的豐收等方面考慮,他干脆把這些果子打落。
樂觀
堅信有好收成,帶動村民致富
“很多事,除了堅強,別無選擇。”這是陳仁貴的微信簽名,他說,這句話用在他這幾年的脆李事業上,剛剛好。
在接受采訪的間隙,陳仁貴接了幾個電話,都是找他買巫山脆李的。他給記者展示,微信群里有不少的訂單,也有私信轉賬給他要貨的人。他說,自己沒有開微店,這些客人都是朋友介紹來的,“搞這個,一是提前熟悉市場,二是幫朋友忙。”
陳仁貴堅信明年一定是個豐收年。“明年,賣的果子可以抵當年的管護成本;后年,就可以回本啦……”他掰著指頭給記者算起了果園的將來,眼睛里充滿了希望。
“創業都是艱辛的,農業更是如此,投入大,產出需要等,有風險。”陳仁貴毫不諱言,在資金緊張的時候,他把家里的汽車、房產都抵押貸款了,“到現在,我還欠著許多賬呢……”此外,每年剪枝、掛果的幾個月,他既要監工,又要充當“硬勞力”,幾乎日日夜夜都泡在果園里。“這幾年,太苦太累,見效慢。”陳仁貴說,他這幾年都沒有出過門,如果明后年豐收了,最大的愿望就是自駕出游一趟。
村里跟陳仁貴一樣“累并快樂著”的人也在逐年增多。近年來,陳仁貴作為領路人,組織了三個合作社,吸引了18戶農民加入,他們還在嘗試著建立自己的品牌,名字叫“茂盛鮮”,目前在巫山脆李品牌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此外,陳仁貴的果園長年需要人幫忙,包括管護果園、修枝剪形以及采摘等,他每年的這些投入,有一部分都化作了村組里老鄉們的收入。
讓陳仁貴心存感激的,還有1212的支持和投入。除了農委全程免費技術指導,1212還給他的“外坡”修了步道,修了6個大型蓄水池,這些都成為有用的基礎設施。陳仁貴和妻子還有一個理想,就是“QQ農場”式的果園,果樹可供游人賞花、參觀、采摘,遠程打理,“想著在果樹下,或者一樹李花下坐著,吃點水果或者聊天,那感覺真的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