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過后,鎮原縣平泉鎮姚川村公路沿線瓜農們擺起了瓜攤,一個個或金黃或翠綠的甜瓜,吸引著過往的人們,品嘗銷售場面異常火熱。
“姚川梨瓜我年年都買,家里老人也特別喜歡吃,味道很甜,很好吃。”“這是剛開園的梨瓜,沒有打農藥,放心吃。”“10元一斤,吃了下次你還會來。”“42.5元,收你40元好了。”……
姚川村的慕歲旦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為沒有什么手藝,他平時就靠打零工維持生活。今年,在鎮村干部的幫扶下,他投資建了6座大棚,還參加了村里的瓜菜合作社。如今,他專門負責大棚田間管理,老伴負責擺攤銷售。慕歲旦告訴記者:“現在,梨瓜上市了,平均一天收入1300元左右,生意最好的一天收入2400元,賣不完的梨瓜合作社還以保底價收購。預計6個棚今年能收入3萬多元。”
慕小剛種植大棚瓜菜已有21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種瓜“老把式”。今年,他種了4棚甜瓜、2棚西瓜、1棚黃瓜,他在種好自己瓜菜的同時,還義務為全村30多戶村民提供技術指導。
“我們洪河川區土質肥沃、水資源豐富,種植的甜瓜含糖量高,品質好,但長期以來都是零散種植。今年,政府給我們每個棚投資5000元,還給我們提供技術指導。最近平均每天都有上千元收入,老百姓心里都美著呢!”慕小剛開心地說。
洪河村黨支部書記慕文化介紹:“村里今年共建大棚108座,涉及貧困戶35戶。目前,大棚瓜菜已經陸續上市,預計到年底,一個棚能收入7000元左右。”
平泉鎮鎮長任天鋒介紹,今年,平泉鎮在洪河流域的姚川、洪河、坪邊、麻王4個村,建成鋼架大棚549座,種植露地瓜菜2169畝,涉及37個村民小組1320戶5290人。同時,鎮上積極發展“合作社+基地+農戶+訂單”經營模式,在川區4村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7個,其中瓜菜合作社5個。農民種植瓜菜的模式也從“路邊銷售”邁向了抱團發展,真正構筑起了“綠色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