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7月1日,《中醫藥法》將正式實施。這部法律醞釀30年,將給中醫藥行業帶來諸多的改變。比如,此前師承模式不能完全被法律所認可,一些中醫流派已經在面臨傳承告急的問題。《中醫藥法》實施后,這個問題將解決。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和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他們可以通過實踐技能及效果考核,獲得中醫醫師資格。
另外,《中醫藥法》還將中醫診所由現行的許可管理改為備案管理,大大降低了開設中醫診所的門檻;此外,《中醫藥法》的實施,還將有望扭轉中藥審批出現的邊緣化趨勢,民間驗方和醫院制劑將迎來新機遇,可以作為中成藥新藥開發的一大源頭。
在扶持的同時,《中醫藥法》對行業的規范也是一大亮點。首先,針對中藥材質量下滑等問題,《中醫藥法》進一步加強了中藥材質量管理,保證用藥安全。
南京某中藥材店經理胡凌志說:“在采購環節,《中醫藥法》明確了藥材的種植、采集,以及加工,包括流動環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同時它也配套了相對應的藥材評價標準、評價體系,監管部門的監督體系。對藥店來說,可以保證采購的中藥藥品質量。”
再比如,雖然開設中醫診所的門檻降低,管理卻提高了――經備案的中醫診所,不得開展備案診療醫療范圍外的醫療活動。
來自基層的鎮江市衛計委中醫管理處處長朱鎮鵬表示,“這次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意義更大。國家也正在對違規中醫藥的執法而加強培訓。以后執法力度可能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