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和縣排先拜巴扎鄉瓊克其其村,350畝農田里種植的誰都沒見過的“莊稼”,卻讓村里的貧困戶每天一看到它就能樂起來。
6月11日,在驕陽炙烤下,生命力頑強的野草都聳拉下腦袋,而村里今年新引進的中草藥——紫苑卻精神抖擻地伸展著肥碩的葉片。此刻,在紫苑種植基地除草的貧困戶巴克·喀米力已經連續勞作了三個小時。
“只要一想到這些‘草’要是種得好,我家今年就能大豐收,干起活來我就有用不完的力氣。”問起巴克·喀米力為啥大太陽下還有這么大的干勁,他抬頭回答完,又低頭忙活起來。
瓊克其其村350畝的紫苑種植,是新和縣今年通過發展特色種植助力貧困戶脫貧的一個示范典型。早在開春之際,新和縣人民醫院駐排先拜巴扎鄉瓊克其其村工作隊就積極聯系新疆華世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派出技術專家測土試驗,并多次宣講中草藥紫苑的種植和管理方法、測算經濟效益,積極推廣特色種植項目。此外,縣扶貧辦還給予貧困戶每畝600元的種苗補助金,為發展紫苑種植提供足夠的資金保障。
把種了幾十年的棉花地改種成聞所未聞的紫苑,絕大多數貧困戶的積極性并不高,在村里召開動員大會后,報名的寥寥無幾。這時,新和縣人民醫院駐排先拜巴扎鄉瓊克其其村工作隊隊長周順又放出了讓村民穩賺不賠的大招。
“我們和華世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如果貧困戶種植的紫苑畝產不到255公斤,他們按照畝產255公斤收購,如果畝產超過255公斤,多出來的部分按收購價全部收購;協議上還確定華世丹藥業按照每公斤12元的價格收購紫苑,如果當年市場價格低于12元,則按照12元收購;高于12元,按照較高的市場價格收購,這一協議確保村民穩賺不賠。”周順見說。
有了政府給予的種苗補助,外加保底收購這雙重保險,全村38戶貧困戶報名加入了種植紫苑的行列中,目前,在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全村350畝紫苑出苗率達到95%以上,且長勢良好。
瓊克其其村貧困戶努爾·吐米爾家人多地少,兒子有智力障礙,家中因自身發展動力不足致貧,往年14畝地僅能維持基本生活所需,今年,他第一個通過土地置換的方式,把家中14畝地全部置換到紫苑種植基地。
據悉,去年,新和縣鼓勵貧困戶種植了7200畝花生、10000多畝色素辣椒、2000多畝洋蔥。今年,除去紫苑種植,該縣新引進種植1000畝艾草,500畝法蘭西梅,繼續為該縣特色種植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