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入股分紅,我沒有直接拿錢,而是折算成了雞苗,拿雞回來養。”64歲的楊天祥養殖尋甸苗雞大半年來,光賣土雞蛋就掙了1000多元,現在還養著幾十只雞,增加收入有盼頭。
楊天祥是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塘子街道易隆村委會大沙地村的村民,和他一樣將產業入股分紅資金轉換成雞苗領取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目前在塘子街道共有119戶。正常情況下,養雞半年可實現三次收入,一是入股資金的年底分紅,折算成雞苗領取的話可比市場價再優惠10%,二是母雞產蛋后增加賣蛋收入,每個土雞蛋至少可以賣一元錢,三是肉雞成熟后出售,按市場價每公斤可賣50元—60元,賣不出去的還可由合作社按每公斤40元的保底價回收。
“第一批有64戶參與入股,今年7月還將有88戶貧困戶加入養殖,他們中好多人都是原先持觀望態度的。”塘子街道黨工委書記李雙紅說,在扶貧工作中,只有基層黨支部和黨員干部積極動腦子、找路子、辦實事,充分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才能更好地實現農村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推進”,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凝聚力才能得到增強,滿意度才會提高。
李雙紅告訴記者,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養殖以來,街道畜牧科科長同時也是嵐亞養殖合作社黨支部書記的馬真明,時不時會到農戶家里查看情況。“今年我們已經開展了四期養殖技術培訓,技術人員也會定期到農戶家走訪指導。”馬真明說。
尋甸苗雞是尋甸的特色土雞品種,近年來,尋甸塘子、河口、七星、仁德等鄉鎮(街道)都在發展苗雞養殖。
“雖然養殖速成雞能在較短時間內實現盈利,但我們還是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做尋甸苗雞,就是希望通過現代農業技術保障尋甸苗雞品種不被淘汰、品質不退化,并在高端商品雞市場形成優勢,幫助更多農戶通過養雞致富。”馬真明說,通過合作社技術指導保障養殖安全,黨員示范養殖讓群眾增強信心,特色品牌打造擴大增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