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農藥行業歷經兩年多的市場低迷,目前海外農化巨頭去庫存接近10%的警戒線,下游需求逐漸恢復。從海外情況看,國際農化巨頭的經營情況,可作為預判國內農藥企業經營走勢的重要現行指標。2016年以來國際六大農化企業的收入同比增速顯示出環比改善的趨勢,相比2015年全球農藥市場業務8.9%的跌幅和2016年2.5%的跌幅,2017年一季度農化巨頭業績則實現了漲跌互現,整體實現小幅微漲,數據充分說明全球農藥市場正處于回暖通道,或成為全球農藥景氣周期之始點。
拜耳、先正達、巴斯夫、陶氏、孟山都等大型農化跨國企業,于今年5月份第二周先后發布了2017年度第一季度報告,其農業及農化相關部門的業績顯示,2017年一季度全球農藥銷售額基本企穩,拉美地區出現一定下滑,而亞太地區出現明顯增長。
拜耳一季度實現銷售額31.2億歐元,同比上年(29.36億歐元)增長3.2%。其分地區的銷售額:歐洲/中東/非洲地區,銷售額14.62億歐元,增長2.0%,主要受益于殺蟲劑和種子業務的增長;北美地區銷售額為10.42億歐元,增長8.9%,受益于大豆和谷物的種子處理產品和加拿大除草劑的業務增長;亞太地區銷售額為3.66億歐元,增長2.9%,主要受益于產品在日本和中國的銷售;拉丁美洲的銷售額為2.5億歐元,下降9.8%,主要原因是巴西殺菌劑市場的高庫存導致銷售受阻。
先正達一季度實現銷售額35.27億美元,較上年(35.62億美元)小幅下降1.0%,公司在歐洲/中東/非洲地區、北美、亞太和拉丁美洲的銷售額增長率分別為-0.4%、-4.1%、+4.2%、-1.5%。
陶氏一季度銷售額15.68億美元,較上年(16.46億美元)下降5.0%,其銷售的大部分地區殺蟲劑需求上升,但銷售的不利因素同樣較多,亞太地區的除草劑和殺蟲劑需求下降拉低了銷售額,中國用于稻米的除草劑由于去年的洪水導致渠道積壓高庫存。在種子方面,拉美的玉米種子和美國的棉花種子銷量上升。
巴斯夫一季度銷售額為18.55億歐元,相比去年(17.80億歐元)增長4.2%。歐洲的銷量幾乎與去年第一季度持平;在北美市場,積極的貨幣效應及需求量增加使銷售額大幅增長,除草劑尤其是新上市的EngeniaTM和ZiduaRPRO解決方案的走俏推動了銷量增長;亞太地區的銷售額出現大幅增長,主要是中國有大量殺菌劑需求,印度推出SeltimaR殺菌劑銷量增加,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除草劑銷量上升;南美、非洲、中東地區,巴西雷亞爾產生的積極貨幣效應使銷售額大幅增長,阿根廷的除草劑以及非洲和中東的殺蟲劑銷量上升使銷售額總體上漲,但價格的降低抵消了一部分收益。
孟山都的種子部門一季度實現銷售額41.86億美元,較上年(38.17億美元)同比增加9.7%,種子銷售額增長主要受益于南美對玉米的旺盛需求、玉米種子價格上漲和歐洲的需求增長。農藥部門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88億美元,比上年(7.15億美元)同比增加24.2%,公司的主要產品草甘膦及其復配試劑雖然售價略有下降,但銷量有所增長。此外,麥草畏-草甘膦復配試劑的推廣也帶動了農藥銷售額的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