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甘泉縣橋鎮鄉橋鎮村,46歲的杜社平是一個令當地干部群眾刮目相看的人。因小兒麻痹,杜社平的左手殘疾了,然而,他沒有因為殘疾而自卑,反而比別人多了一份自強不息的精神。他用勤勞的雙手致富,打拼美麗人生。如今,他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種菜大戶,更是當地農民致富的帶頭人。
杜社平12歲時患上了小兒麻痹癥,由于條件有限,導致他的左手殘疾,對于自己的遭遇他傷心過難過過也抱怨過,可最終還是選擇坦然面對。“因為殘疾,我干任何事都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汗水,但我從來都不曾在困難面前低過頭。”杜社平告訴筆者。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那個時候,鄉村缺教師,鄉1212需要幾名民辦教師,他通過考試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一名民辦教師。但在教師崗位上一站就是十幾年的他,隨著經濟發展,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他最終被裁員回家成了一名真正的農民。
2001年,橋鎮鄉號召農民群眾種植大棚蔬菜,由于受思想觀念的影響,很多農民都覺得風險太大,不愿種植。駐村的鄉干部袁榮告訴他,現在甘泉的蔬菜影響力越來越大,種菜肯定比當民辦教師更有前途。這番話激起了杜社平發展大棚蔬菜的想法。然而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家里人時,卻遭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反對。但這并沒有動搖他發展大棚蔬菜的決心。在駐村干部袁榮及親戚朋友的支持下,他悄悄起買了草簾、塑料膜、灌溉設施等,建起了4個蔬菜大棚。
可沒有種植技術咋辦?如何防治病蟲害?這些問題都讓杜社平傷腦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沒有技術就學,鐵棒都能磨成針,我就不信學不會!”杜社平時刻在心里鼓勵自己,給自己打氣加油。他白天泡在棚里,晚上沉浸在技術書籍中,有時還專門跑幾十里路向縣農業局的技術員請教。在他的精心經營下,第一年種的4棚反季節黃瓜喜獲豐收。
但黃瓜是種好了,可怎么銷售呢?杜社平感慨地說,以前賣菜常常是深更半夜把菜拉到延安、西安等地的批發市場。因為無刺黃瓜剛上市,許多人都不接受,他白天跑市場推銷,晚上睡到車里,餓了就吃饃饃,渴了就喝涼水。最后,他手里拿著無刺黃瓜的樣品,抱著最后的希望來到延安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那時蔬菜批發的馬老板看到眼前的杜社平很誠實,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訂下了10箱貨。并開玩笑地說,以后如果還需要這樣的貨怎么辦?杜社平脫口而出:他會隨時保證供貨,保證貨不會斷。隨后,誠實的杜社平不僅打開了附近的市場,還把他的無刺黃瓜賣到了甘肅、山西等地。
嘗到甜頭的杜社平不僅動員周邊村莊的村民們種植大棚菜,還接手了原橋鎮鄉富源蔬菜專業合作社,為其他菜農提供一切大棚所需材料,收購菜農的小黃瓜。目前的他,每天都在橋鎮村及周邊村莊的大棚里忙碌著,然后由他開著車把菜集中發往開拓的市場,或者打個電話讓老板們來接菜,不僅解決了菜農的銷售問題,而且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依靠種植大棚蔬菜發家的杜社平不僅自己脫了貧,而且還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2016年,他又從河北引進油桃300棵,在大棚里開始試種,還引進大批露地葡萄苗。他說,“我要帶領更多的鄉親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