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于永平縣深山里的野生蕨菜(又稱龍爪菜)純天然、無污染、品質高,深受消費者青睞,如今永平縣加工干蕨菜已成為該縣拳頭產品,出口韓國,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
時下,正是采摘野生蕨菜的最佳時節。5月19日,筆者在永平縣博南鎮曲硐村看到,沿街的幾個蕨菜干加工點十分熱鬧,工人們都戴著口罩,每人手拿一把剪刀,正在熟練地分揀蕨菜干。
“在曲硐,我們每年收購蕨菜干350噸至400噸。”來自吉林的客商宮治國介紹說,他們來永平收購蕨菜有10年了,從2007年起,他們來到曲硐收購蕨菜干,還在龍門、廠街、水泄、杉陽等鄉鎮設有收購點。
宮治國說,永平的生態環境、氣候環境都很好,清明至立夏時節近60天是蕨菜采收的最佳節令。今年的鮮蕨菜,收購單價是每市斤1元至1.4元左右,目前,在永平各地已收購鮮蕨菜500多噸,在曲硐收購蕨菜干50多噸。
“這些蕨菜干80%以上出口到韓國,20%左右在國內沿海城市銷售。”宮治國說,加工包裝好的蕨菜干用集裝箱轉運,通過山東、大連等各大港口再轉運出口到韓國。
“今年,我到這里務工30多天,平均每天能賺100多元,目前有3000多元的收入。”曲硐村大東門的村民馬汝仙說,她在這個加工點分揀蕨菜干10年了,每年干3至4個月,一年有1萬多元的收入。
段巧云是曲硐村北門的村民,到這個加工點務工7年,是大家公認的揀蕨菜干的“快手”,平均每年收入1.4萬元左右。與馬汝仙、段巧云一起務工的,還有來自坡腳村和曲硐村的字明會、馬亮花,她們都是分揀蕨菜干的能手,每年有1萬多元收入。
據宮治國介紹,今年他們在曲硐設了4個加工點,每個點每天用工20人左右,每人每天可掙到100元到150元。
“永平各地群眾采摘蕨菜和務工的收入加起來,每年有1000萬至1400萬元左右。”宮治國說,山里的村民每年采摘鮮蕨菜銷售可獲得一定的收入,龍門、廠街、水泄、杉陽等鄉鎮,每天還有不少村民到各收購點打短工,煮蕨菜、晾曬蕨菜,根據收購數量,每天能獲得100元至150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