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盤紙上種出來的香椿苗、蘿卜苗、小麥苗……不僅長得惹人喜愛,而且吃起來別有一番味道,深受市民的喜愛。近幾年,這種富有創意風靡都市的“紙上種菜”農業體驗活動成為北京市宣傳都市農業發展的一個有效平臺,每次舉辦的“北京農業在社區”活動都吸引很多市民參與。
這種周期短、效果好、易學習的蔬菜種植方法不僅受到城市人的歡迎,也得到了京郊許多農民的認可,成為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的好路子。早在2013年,為了貫徹北京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經濟薄弱地區發展及低收入農戶增收工作的意見》要求,豐臺區開展了“百企聯百村”幫扶活動,由龍頭企業與低收入村為主體開展結對幫扶,北京綠山谷對長辛店鎮李家峪村進行對接。該村150名低收入戶來到公司基地,接受了為期一周的芽苗菜栽培技術培訓,并與公司簽訂種植合作協議。
“我們從種子、到盆子再到架子,小到噴水壺都免費提供給農戶,解決了他們生產資料上的困難。”為“北京農業在社區”提供技術支持的綠山谷芽菜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桂琴告訴記者,以種植小麥苗為例,一位貧困戶一個周期種植6盆,賣給周邊村的“農家樂”,榨出的麥苗汁可獲得收益300多元,成為“農家樂”的搶手貨,150戶低收入農戶當年便摘掉了“窮帽子”。
脫貧攻堅需要產業的力量。目前,在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的支持下,“紙上種菜”發展成為了“零投入、零風險、見效快”的產業幫扶模式,在京郊得到迅速推廣,不少低收入農戶也爭相前往北京綠山谷的芽苗菜基地參觀學習。
“我們每年都會舉辦200多期的培訓班,請農業學院的專家給廣大農民群眾講解紙上種芽苗菜的生產和管理技術,以及芽苗菜食用制作的技巧。通過一個周的體驗式培訓,不少農戶很快掌握了方法,回家進行創業。”張桂琴介紹。
由于“紙上種菜”這種模式占地面積小,勞動強度低,在農家院里就可以生產,特別適合殘疾人種植。來自懷柔區九渡河鎮60歲的呂大媽,由于腿腳不利索,干不了大田里的農活,在該區一家叫雙逸殘疾人幫扶協會的幫助下,近日她和20多位老姐妹在綠山谷公司進行了一個周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