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跟隨北京市農業專家走進河北省三河市翻翻高技派樂活農場,在兩萬平方米番茄工廠化生產的連棟溫室里,集聚著自動環境控制系統、水肥自動灌溉及循環利用系統、雨水收集系統等現代化技術和設備,高達五六米的番茄植株掛滿了果子。
為促進京津冀三地蔬菜產業的技術交流和資源融合,推動蔬菜產業升級發展,三地相關單位成立了“蔬菜工廠化生產研發和示范中心”。中心秘書長李新旭介紹,蔬菜工廠化生產既可使蔬菜生產完全擺脫或減輕對自然界的依賴,又可大大改善勞動者的生產環境和工作條件,提高勞動效率和農業生產水平。
隨著中心的成立,京津冀三地蔬菜工廠化生產行業內技術對接和交流合作之路越來越暢通。河北省三河市農業局副總工程師齊福高介紹,通過加強與京津兩地在蔬菜產業技術交流的合作,以現場觀摩會和技術交流指導為主要方式拓寬蔬菜種植戶視野,掌握新優品種特點,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目前,三河市組織種植能手和種植大戶150余人到京津兩地參觀考察。“考察了番茄新品種、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及水肥一體化應用、輕簡化關鍵技術應用等,聽取技術人員介紹各品種特性和栽培要點,并推薦適宜在本地區種植的新優品種。”齊福高說。
“國外發達國家蔬菜生產的成功經驗已經表明,蔬菜工廠化生產模式,可打破農業生產受自然因素制約的瓶頸,實現周年高產、穩產和農業資源的高效集約利用的突出優勢,是提高產量水平和生產效益的有效途徑。”李新旭說。
李新旭介紹,在發展蔬菜工廠化生產中,要提高設施硬件條件及規模化程度,開展先進溫室、設備及產品的集成應用研究,提高環控水平,鼓勵生產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以形成產業優勢;開展蔬菜工廠化生產集成技術研究,加快蔬菜工廠化生產品種引進及篩選;通過創新政策鼓勵年輕人投身現代農業生產,并通過職業培訓等方式,提高農民的專業技能,加快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人才培養和儲備;發展蔬菜工廠化生產專業化合作社,切實提高蔬菜工廠化生產園區的組織化程度,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與蔬菜工廠化生產園區建立經營聯盟,通過現代農業產業鏈中各個利益體的有效分工合作,提高整體的農業生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