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有熱心市民與記者聯系稱,她的一位朋友在我市西部山區發現一只怪物。隨后,她給記者傳來一張圖片和一段視頻,記者一眼便認出此物為大鯢,俗稱娃娃魚。
當天下午,記者與市民付先生取得聯系。他告訴記者:“我是和朋友一起在蟻蜂山里玩時發現娃娃魚的。剛逮住它的時候,還以為抓住了一條大鲇魚,后來發現它有腳,這才覺得奇怪。”
付先生說,他家就在蟻蜂鎮附近。當天,他和幾個朋友一起到原駐扎部隊附近玩耍,看到一個小水庫正在放水。他和朋友想著水庫放水會有魚,就跑過去捉魚。
“以前沒聽說這個小水庫里有娃娃魚,現在突然發現,說明它是野生的。”付先生說,他們發現這條長有腿的魚后,立刻意識到其可能是野生保護動物,于是就聯系記者。
記者隨后與市林業局野保科的負責人取得聯系。對方告訴記者,大鯢是我國二級野生保護動物,雖然現在有養殖大鯢的,但野生的還是非常珍貴,一定要保護好。“由于大鯢不歸我們林業部門管,建議你聯系農業局的水政部門。”這位負責人說。記者隨后聯系農業局水政部門,發現已經過了下班時間。
記者上網查詢得知,大鯢隸屬隱腮鯢科,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像嬰兒的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由于大鯢經濟價值較高,人們過度捕撈作為食用日趨嚴重,加之江河污染,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致使大鯢數量銳減,甚至瀕臨滅絕。
6月9日晚6時30分,記者再次聯系付先生。他告訴記者,水庫主人剛才來到現場,說大鯢是他放生的,不讓他們帶走,他們只好把娃娃魚放到水庫僅剩的一點兒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