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新種的大蔥長得不錯,你家的怎么樣?”“我家的長勢也很好。”“蔬菜今年應該也有好收成。”“機耕道要開始修了吧?再不修,等收了蔬菜拉不出去了。”……農忙時節,記者來到平壩區天龍鎮二官村,隨處都能看到村民在田間忙碌的身影,大家邊干邊聊,期盼著今年自家菜園子里的蔬菜產量能比去年再翻番。
去年,該村種植的9000畝大蔥實現產值4000萬元,4000畝辣椒實現產值2000萬元,2000畝白菜實現產值600萬元,再加上750畝的其他經濟作物實現的百萬元的產值。2016年是二官村蔬菜種植產業豐收的一年,實現了近7000萬元的總體產值,當地的蔬菜種植戶對今年已然充滿了信心。
跑路子找項目 支書帶頭干
5月26日,記者從天龍鎮出發,沿貴安大道行駛不到5公里,就到達二官村。目前,全村1190戶4561人中,仍有低收入困難戶100余戶300余人。
近年來,二官村充分利用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產業,探索“帶頭脫貧”、“家家干”、“四個一”的工作機制,既增加農戶收入,又壯大集體經濟。
二官村村支書王秀明告訴記者,“帶頭脫貧”是二官村摸索致富方式中的一種,即某一致富能人發展增收項目,發揮自身能力,走出了一條致富路。截至目前,二官村通過宣傳引導,提振村民精氣神,調動有發展基礎的低收入戶的主觀能動性,通過發展蔬菜產業實現脫貧致富。
過去,王秀明家主要種玉米和水稻,一年一季下來賺不了幾個錢。2008年,王秀明當上二官村的村支書,他認為,作為村支書首先就要起到示范帶頭的作用。
那年起,王秀明開始為整個村的發展跑路子、找項目。那時,周邊蘆車壩村種植蔬菜已經遠近聞名,王秀明就想去看看,學習他們的種植經驗,去到蘆車壩村的第二天正好遇到貴陽大明種業公司的工作人員前來推銷大蔥種子產品,聽推銷人員介紹,大蔥只要種植合理,管理得當,畝產八九千斤不成問題。
聽到這樣的信息,王秀明心動了,心動不如行動,回到家里,他便將家里的近15畝土地改種了大蔥。翻土,堆肥,除草,澆灌,剪蔥花……幾個月下來,王秀明種下的大蔥就長出了新苗。王秀明握著鋤頭,小心翼翼地護理著這些蔥苗。在他眼里,這些蔥苗就是他過上好日子的希望。
“當時村里人不理解,家里人更不支持,但是第一批種下的大蔥實現了畝產8000斤,當時拉到石板蔬菜批發市場去,12萬斤大蔥三天時間全部賣完后,我就成為了二官村的名人。”回憶起當時,王秀明依然充滿著激情,“當時就是嘗試性的希望通過種植大蔥走出一條致富路,自己帶起頭來,帶動全村人擺脫貧窮。”
其后幾年時間,王秀明通過走村串戶、召開院壩會、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不斷發動村民種植蔬菜,二官村的蔬菜種植產業由點、線、面不斷發展壯大。
我家富起來 不忘你家窮
鮑敏是二官村一組的村民,對她家來說,蔬菜種植實實在在讓她一家擺脫了貧困。2009年,鮑敏家遭受了火災,損失嚴重,房屋焚毀,多年存糧毀于一旦,一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那5畝土地上。如果按照原來家里種稻子和玉米,一年收入也就3000元。
火災后,鮑敏一家面臨的就是生存問題,她采納了王秀明的建議,學習種植大蔥。“因為看到王支書家種一年的大蔥就買小轎車了,所以種蔬菜應該不會錯。”鮑敏對記者說。事實證明,鮑敏一家的選擇是正確的,短短兩年時間,她家就重新蓋起了新房,一家人重拾起對生活的信心。
通過一個技術成熟、產業領先的種植戶,帶動一個乃至一片困難戶增收,這是二官村探索的又一種致富方式——“家家干”。
許雙生是二官村十一組的村民,起初,他并沒有跟隨全村一道種植蔬菜,只是幫助村民跑點運輸,平時各家蔬菜農忙時,幫忙打點零工。那幾年,生活質量總是提不上來,平時還好,一遇到家里急用錢時就發慌。
“這幾年我有了點積蓄,從去年開始,我就決定把自家的幾畝地都種上大蔥,這幾年積累的經驗,我家的大蔥也賣得很好,家里收入翻番了。”許雙生說。
二官村的“家家干”模式,并不僅限于此。村里還發揮同步小康駐村干部作用,鼓勵干部向基層流動,抓好村支兩委、駐村干部、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三支隊伍”建設,聚力扶貧解困。
“我家富起來,不忘你家窮;你家富起來,會來幫我富。”村主任甘興文說,在二官村,這樣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產業化種植 惠及每一戶
在二官村村委會會議室里,墻上張貼的五張脫貧攻堅戰略圖格外醒目。
“二官村的村情決定,我們的首要任務是繼續發展蔬菜產業帶領村民致富,我們正在摸索‘四個一’的扶貧工作機制。”二官村駐村干部韓克益說,所謂“四個一”,就是選準一個產業、打造一個龍頭、創造一套模式、完善一套機制。
二官村蔬菜種植面臨幾個問題,雖然規模大,但是基礎硬件設施配套不齊全,產業鏈不夠完整,還不能夠充分利用政府扶持政策……導致坐擁良好條件,卻不能借勢而為、順勢而動、取勢而成。
“在充分考慮二官村地理優勢與周邊村發展的關系的前提下,統籌項目計劃,明確規劃以蔬菜產業為重點,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統領,走山地特色農業帶動鄉村旅游發展的路子,實現蔬菜產業對低收入困難群眾的全覆蓋。”韓克益說。
未來兩三年內,二官村將建立完善“產供銷”一體化的蔬菜產業鏈條,力爭將二官村打造成全市蔬菜產業的龍頭,讓蔬菜種植惠及每家每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