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價格上不去,最頭痛的就是每天辛苦勞作的菜農朋友們。那么今后,這些菜農還有沒有出路呢?小編認為:絕對有!只不過需要菜農自身作出改變,去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1.菜農要著眼于“小農業”的發展思維
中國未來的農業分為“大農業”與“小農業”兩個方向,大農業偏向的是需求量大、種植面積廣、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品種,它追求的是效率的提升,通過效率來抵消菜價下行的壓力,通過規模創造效益,也許屆時菜價還是那么低,但是他們還是有錢賺。
而對于小菜農而言,應該側重于“小農業”的發展,小農業是指小宗、特色的蔬菜種植和生產,滿足消費者對差異化品種的需求。所以對于一些產區的菜農朋友們來說,或許你現在還是跟著大家種植最常規的蔬菜品種,但是現在建議你,應該適當考慮試種一些有特色、產業化程度不高的品種,為未來做好充分的準備。記住越容易種植、單品銷量較大的蔬菜品種,一定是大農業的方向,你唯有另劈新路,才能贏得未來。
2.特色農產品才是小農戶的主打方向
未來的蔬菜有兩種需求,一種是基本的需求,它的經營主體將以大企業、大農場為主;另一種是個性化需求,它的經營主體以家庭農場、小農戶為主。特色農產品就是個性化需求的一個表現,所以對于小農戶來說,應該利用自身體量小,容易調整的優勢,因時度勢走向特色農產品的生產上來。
特色蔬菜不僅僅是指新的品種,也包括全新的種植方式和經營方式,要知道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市場化水平的提升,安全、綠色、有機、高品質、高附加值的“品質農業”也將會有越來越廣闊的市場空間。舉個例子,就象番茄,千奇百怪的品種是一個特色,但是如果你的種植方法不同,普通的品種種出最讓人回味的味道也是一個特色。這個就不是大農業能解決的問題,一定是小農的生存空間所在。
3.品種革新與時俱進,不能老停留在傳統上
現在蔬菜的種子日新月異,不斷在發展,以前在追求產量上,現在已經慢慢轉化到追求品質上。但是我們很多地方的種植戶,他們一旦種植開一個品種,就很少改變,不愿意創新,不愿意冒險。這種思維在供不應求或供求平衡的時候是可行的,但是在當前供過于求的時候就會落后和淘汰。
對于蔬菜品質的提升,除了種植區域的先天條件之外,還有一個最關鍵的轉變就是品種的改進,往往一些新的品種出現,會迅速提升蔬菜本身的口感及品質,我們應該勇于接受和嘗試。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松花菜,一個是銀絲王白菜,這兩個品種的革新對于原來的白花菜和娃娃菜就是一個顛覆,它不僅在種植上還在口感上取得了較大的突破,而且一到市場,就受到了消費者的認同和歡迎。雖然現在產量也越來越多,但是這個方向是值得肯定的。所以希望大家平時能多接觸多嘗試新的蔬菜品種,搶先吃螃蟹的人,不會太吃虧的。
4.種菜不能光憑感覺,要有科學的數據分析
以前大家種什么菜,要么按傳統,要么就憑感覺,所以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種菜像賭博,賠賺全靠猜”。但是現在這種方法越來越行不通了,不管是老行家,還是百事通,感覺這東西已經起不到什么作用。那我們應該怎么辦呢?告訴大家,一定要有科學的數據進行分析,在數據面前再進行選擇。
現在是一個混亂的時代,在蔬菜種植的這個環節,對于廣大種植戶而言,最吃虧的就是兩點,一個是缺少實力和資本,另一個就是沒有數據沒有科學的分析。實力這個東西沒有辦法,但是數據分析這個東西大家還是得下點工夫要研究。建議大家多關注各地的蔬菜價格,現在網絡這么發達,比方說大家經常用的微信,很多訂閱號都有及時的菜價分析文章,希望這些數據及其分析能夠真正幫到大家。
菜價現在是上不去,當然最受傷的還是廣大種菜的、賣菜的朋友們,但現在的蔬菜行業格局已經大致形成,菜價低是一個常態,菜價漲相反才是變態,因為現在是一個供過于求的競爭年代。唯有改變,唯有革新,才有機會贏得未來,時代就是這樣,如果你不改變,你一定會被淘汰,與其每天在調侃每天在埋怨,不如拿出行動來改變,即使有小小的失敗,也只是通往成功未來的一個墊腳石,總比現在坐以待斃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