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清晨的薄霧還沒散去,海南省屯昌縣楓木鎮農戶王張華來到自家苦瓜地里,打開一根根藍色噴灌管的開關,來自附近豬場的沼液立刻順著管道流進土壤。王張華的額頭碰到了一根大苦瓜,他順手摘下來掂量了一下說:“估計有1斤多,生態種植就是營養好。”
在屯昌,這樣種養結合的農村生態養殖小區及小規模養殖基地,正在蓬勃興起。與此同時,屯昌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條件也在不斷成熟。
屯昌目前正在探索的生態循環農業,是指對畜禽糞便進行處理,產生沼氣、沼液和沼渣等衍生品,沼氣用作發電,沼液用于灌溉,沼渣用作農作物的有機肥。屯昌生態循環農業結構包括“豬—沼—果”、“豬—沼—瓜菜”、“豬—沼—熱作”和“牛—牛糞發酵—蚯蚓”等,以此構建功能互補、能量循環、高效生態的種養模式,能大幅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
屯昌縣副縣長蔡積東說,僅2015年,屯昌縣就投入1.11億元在全省率先發展全縣域生態循環農業,對45家畜禽規模養殖場進行升級改造,開工建設楓木鎮市坡嶺人工濕地、屯昌國家農業公園、羅牛山循環農業示范區等28個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基地。并將全面清理在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包裝袋、農膜等廢棄物,同時,對在生態循環農業方面的人才、技術、認證及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等方面予以扶持。目前,農業部已認定屯昌為全國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省農業廳也將屯昌列為全省首個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試點縣。
有著112戶村民的楓木鎮市坡村,政府與村民共建了環繞在房前屋后的收集溝,收集生活污水和養豬所產生的糞便水,再流入450平方米的處理池。處理池對污水進行沉淀、濕地處理、氧化塘降濃,排出的水再用于農田灌溉。
在羅牛山循環農業示范區和楓木洋區水肥一體化項目基地,南呂原種豬場的糞便所形成的沼液灌溉了4000多畝農作物。
“對畜禽糞便的重新利用不僅很好地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還能為農作物施灌有機肥,種出有機農作物。”屯昌縣農業局局長王恩策說。
“當人們越來越關心食品是否安全,我們種的有機蔬菜也就越來越有市場。”坡心鎮蔬菜種植戶劉春光所在合作社的150畝田地都鋪設好了沼液輸送管道,噴灌設備和大棚也都就位。鋪設這些沼液管道,合作社還領取了縣財政補貼的70%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