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一大早,家住互助土族自治縣松多藏族鄉什八洞溝村林旦成扎華步行走進他最大的一片當歸種植地,仔細查看著新出的當歸苗是不是受到老鼠的光顧??粗奖橐暗牡啬ぬ萏锢锂敋w長勢很好,他放心了。
林旦成扎華是旦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是他棄而不舍得執著,帶動當地村民將當歸、黨參、大黃、黃芪、菊花、紅花等為主的中藥材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270畝,并計劃逐步擴大到1000畝。
林旦成扎華介紹,松多藏族鄉地處互助縣東南部,屬于半淺半腦、半農半牧的少數民族聚集區。松多鄉地形復雜、氣候差異大、自然災害頻繁,是省定貧困鄉。近年來,松多鄉充分利用農村淺腦山撂荒閑置土地、剩余勞動力資源,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運作優勢發展特色種植。中藥材種植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門路。
“我從2007年開始嘗試種植一些藥材,通過幾年時間的學習和嘗試,總結出了種植經驗,收入也比以前種莊稼多了不少,于是發動村里的幾戶人家成立了合作社,社成立之初只有5戶人家,第一年下來當歸種植效益不錯。所以他希望利用特色種植,能讓整個村子擺脫貧困,富裕起來。”林旦成扎華說。
村民可以自愿選擇加入或者退出,并實行訂單式種植,由合作社與農戶合同收售,為了確保產品銷路,作物成熟后,合作社會將產品全部回收,既能降低種植風險,又能保證種植農戶增加收入。
“我還有一個藏香廠,當歸葉和根須還制作藏香。”這是林旦成扎華一開始就有的想法,現在實現了,減少了不少成本。林旦成扎華說,藏香廠與合作社配套,藏香廠將合作社淘汰中藥材的枝葉、花、根莖以及篩選后的藥材邊角料用于制作具有青藏特色純天然藏香系列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形成上下游產業鏈,目前部分藏香產品已經出口到泰國、澳大利亞等國家。
“以前我種的是青稞、菜籽這些經濟作物,但是因為氣候環境差,作物收成不好,加上外出打工,一年下來收入也只有一萬多塊錢。剛開始中藥材時,我從半畝一畝的試種,到今年擴大規模種了15畝,收入翻了幾番,我們一家人都在合作社工作,不用出去打工,每年都能掙到五六萬。”當地村民林牛肉仁欠高興地說。
“我們松多鄉山大溝深,各方面條件都比較落后,這些年通過政策的變化,村里發展起了中藥材特色種植,村民的生活也日漸好轉。目前村里共有五個合作社,旦華合作社是種植方面規模最大、經濟收益最好的。”松多鄉副鄉長楊林山告訴記者:“今年我們將對特色產業給予一定的幫扶,投資一部分發展資金,積極爭取相關項目的政策支持,讓全鄉的百姓都加入其中,在推動特色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同時,助力村民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