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的五年,全市農機系統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科學推進全市農機化工作,呈現出農業機械總量大幅度增加,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機服務體系逐步完備的新特點。全市農業生產進入以機械作業為主的新階段,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實力邁上新臺階。
農機化裝備數量進一步增加、結構進一步優化、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農機化事業持續快速發展。五年來,我市認真落實購機補貼政策,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購買大型農業機械。截至去年底,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875萬千瓦,新增大中型拖拉機2796臺,新增聯合收割機2505臺,農業機械總量達67萬臺件,配套比1:2.51;農機服務總收入48.17億元;農機原值達88億元;農機專業合作社新增23個;農機維修網點新增21家;全年培訓各類農機手和農機技術人員18502人次。
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不斷提升。去年全年完成機耕作業面積1059.6萬畝,占耕地面積的99.9%,機播面積1169萬畝,機收面積1155萬畝,分別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98.5%和92.5%,玉米機收率達到85.1%,大豆機收率達到95.7%。機械化灌溉、機械化植保、機械化農業運輸和農產品機械化加工能力大幅提高,全市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87.1%,比2012年提高近4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
大力發展農機服務組織,農機社會化服務效益明顯。五年來,我市立足于培育規模化農機服務主體,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目前,全市農機專業合作社己發展到612家,資產總值21億多元,社員17560戶;共擁有大型拖拉機9792臺,聯合收獲機9180臺,其他配套農機具3.45萬多臺套;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年服務農戶46萬多戶,作業面積達1150多萬畝,服務總收入5.9億元,全市擁有國家級示范社7家,省級示范社52家,市級示范社56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已成為我市現代農業生產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