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專家成功研制出一種可自動感知溫度來釋放有效成分的控釋農藥,據測算能夠有效提高農藥利用率30%,從而減少施藥頻次,降低農藥引發的面源污染。該項目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的吳正巖研究員課題組完成,相關成果已被美國化學會綠色化學領域核心期刊《可持續化學與工程》接收發表。
據了解,現在我國每年農藥使用量高達百萬噸,利用率卻不足40%。如何提高農藥利用率、降低農藥用量已成為我國乃至世界農業和環境領域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吳正巖說,溫度較高時也是病蟲害高發時,所以我們通過溫度來控制農藥釋放,實現農藥釋放與病蟲害發生同步,從而提高農藥利用率。這種技術尤其適合大棚蔬菜的種植使用,由于農藥利用率提高30%,能夠減少施藥頻次,而每噸農藥的成本只需增加5%。
課題組通過凹凸棒土、碳酸氫銨等材料制備出一種復合納米材料,并以該材料為載體與除草劑復配研制出溫敏型控釋除草劑顆粒。該顆粒對于溫度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可通過溫度有效調節顆粒中納米孔道數量,從而控制除草劑的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