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蘿卜20元,兩塊豆腐20元,一把韭菜也是20元……你沒看花眼,這真的就是菜價,更不可思議的是,如此高價的蔬菜還供不應求。
“你看,這片土豆馬上可以上架了,那片蠶豆也能采摘了。”站在層層疊疊的梯田上,杭州鋤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凌小飛手指著遠方綠油油的一片菜地,言語里頗有些興奮。他的鋤禾商城正式運行一個多月,訂單不斷飛來,客戶也好評不斷,如此業績給了他莫大的鼓勵。
凌小飛是湖鎮溪底杜村人,做了12年的食品批發生意,去年他與朋友合資成立了杭州鋤禾科技農業有限公司,基地就在沐塵鄉社里村仁峰自然村。說是“科技農業”,但“鋤禾”走的卻是回歸原始的傳統農業種管模式,而定位也非常明確———走高端路線。
“承包了百來畝,目前種了60畝左右。”去年9月,“鋤禾”聘請了村莊附近20余位老農作園丁,根據季節陸陸續續種上了蘿卜、青菜、韭菜等蔬菜。“我們要‘土’到底。”凌小飛說,“土”就是“鋤禾”的賣點,不搭大棚,不用現代化的農具,不施農藥……
67歲的黃蘭生是這里的園丁,他說剛開始特別不適應。那時蘿卜苗長出來,蚜蟲也漸漸冒上來,結果被告知要“手擒”害蟲,讓他們驚訝不已。他們的手速終究抵不上蟲兒蠶食葉子的速度,沒幾天,蘿卜苗就剩下光禿禿的桿子了。在場的一位園丁看著惋惜,就偷偷摸摸地自掏20元錢買了些殺蟲劑治了治。果然,綠葉又冒出來了。幾日后,凌小飛來“巡山”見著奇怪,得知原因后,馬上命人把那100多平方米的蘿卜苗鏟除了。“不施肥,不下農藥,肯定會健康些,這樣價格就高了。”直到現在,黃蘭生也不明白為何蔬菜賣出了肉價,但在他看來,這兩者肯定有關系。
去年,蔬菜上市后,“鋤禾”利用手頭上的資源,確立了將近50位高端客戶,作為免費配送對象。“基本都是杭州地區的,每周一、五各配送一次,菜品6種左右。”“鋤禾”下大血本,對這些客戶免費配送持續將近半年。
上月,凌小飛停止了免費配送,正式開始上線運營。客戶可通過手機,在APP商城按需下單,一份菜量為一盤,每份蔬菜統一價20元,葷菜則為120元。客戶下單后,“鋤禾”與合作的物流公司配送至杭州。“追求環保,包裝紙袋和箱子我們均要回收,經過處理后再次利用。”凌小飛說,因為種子成本和人工投入都很高,所以定價也高,但找到了適銷的高端市場,依然有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