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衡一家剛來我們村時,我們既開心又擔心,開心的是我們村有了漢族居民;擔心的是怕我們萬一怠慢了,他們就去別的村了。”5月10日,庫車縣阿克吾斯塘鄉吐爾塔木一村村委會主任艾海提·玉山向記者介紹衡忠國一家剛從陜西老家來的情景。
衡忠國握著艾海提·玉山的手感激地說:“村民們一直把我們一家當親人,能幫的都幫了,這份情我們家人永遠也不會忘記。”
在鄉鄰眼里,衡忠國不僅是一位好鄰居、好朋友,更是一位致富能手。37年來,他與鄉親們的民族情誼比蜜還甜。
衡忠國以前跟著父母一起種莊稼,之后他去過工地打工,開過小磨坊,學過木匠。2007年,在庫車縣舉辦的一次農技培訓會上,衡忠國對養蜂行業第一次有了系統的認識。會后,他單獨找到培訓師,培訓師針對蜂群選種、蜂箱擺設、采粉地選擇等作了詳細講解,讓他受益匪淺。
從此,衡忠國通過一年多到處探訪求教,對養蜂充滿了信心。
2008年5月份,在村委會的幫助下,衡忠國貸了1.5萬元,加上鄰居東拼西湊和自己的積蓄,衡忠國用5萬多元開起了養蜂場。第二年年底,養蜂場盈利了3萬元,他將1萬多元用于擴大養殖規模,1萬多元還了賬,并給鄉鄰們送去蜂蜜品嘗。
如今,衡忠國每年租蜂箱授粉、賣蜂蜜、出售蜂群等純收入10萬元左右。致富不忘眾鄉親,在他的帶動下,本村兩戶人家、隔壁村一戶人家都已辦起了養蜂場,平均年增收3萬元左右。
“當年我女兒考上了塔里木大學,但是家中經濟情況不太好,衡忠國大哥知道后,連夜送來了800元錢,讓我十分感動。”老鄰居亞森·肉孜說,后來他也想養蜂增收,衡忠國大哥就手把手地教他怎么養。現在自己僅養蜂一項,每年都能增收2萬多元,日子越來越好,這都得感謝衡忠國大哥,這份情誼是金錢買不來的。
衡忠國介紹,現在交通方便,各項惠農補貼政策也多,他打算這兩年和鄉鄰一起創辦養蜂合作社,將養蜂規模化、產業化,帶動更多人通過養蜂致富。
“養蜂掙錢,衡忠國是專家,跟著他干不會錯。”村民艾合買提·買合木提說。
今年3月份,衡忠國將自己打算創辦養蜂合作社的想法告訴工作隊后,工作隊協調鄉農技人員,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市場環境,經過仔細地分析和評估,認為切實可行并富有市場潛力。
“在農民創業這一塊,我們一直持積極鼓勵和支持的態度。對于有創業想法的農民,我們將在風險上為他們把好關、技術上給予指導、資金上提供支持。”阿克吾斯塘鄉黨委書記劉永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