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是食用農產品生產消費大省,僅每年從島外調入蔬菜約80萬噸,占全省全年蔬菜消費量近50%。為進一步加強市場銷售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堅持問題導向,強化靶向監管,海南省局從消費量大、輸入量大的蔬菜入手,將一級批發市場作為重點對象,從2017年4月份開始,計劃用一年時間,全面摸清外省調入蔬菜質量安全狀況,包括蔬菜品種、數量、產地,以及多發問題的品種、問題的類型與產地等情況。
主要做法:一是聚焦主要的一級蔬菜批發市場。海口市鳳翔蔬菜批發市場是海南省最主要的一級蔬菜批發市場,約90%的外省調入蔬菜通過該市場銷往全省各市縣,一些大型連鎖超市也從該市場進貨。對這個批發市場的蔬菜質量進行“體檢”,可基本掌握外省調入蔬菜的質量狀況。
二是每天由駐場基層食藥監管所對外省調入蔬菜進行調查登記。基層監管所派出工作人員每人負責13個一級批發檔口,使用事先設計好的表格逐一上門登記,每日匯總當天從外省調入蔬菜的品種、數量和產地。目前已基本摸清調入蔬菜主要來自云南、福建、山東等10個省份,共有79個品種,日均進貨量約1000噸。這項工作將持續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完整周期,最終統計出各個季節、各個月份調入蔬菜的品種、數量和產地。
三是用實驗室定量方法檢驗蔬菜質量。由于農殘快檢主要使用酶抑制法,只能檢出有機磷、氨基甲酸酯類兩類農藥,對擬除蟲菊酯類、有機氯類、有機氮類、有機氟類等農藥檢不出,對辛辣類食用農產品(如姜、蔥、蒜、辣椒)和有色素干擾的食用農產品(如西紅柿)往往檢不準。為準確掌握外省調入蔬菜的質量底數,在該一級批發市場抽取的蔬菜樣品全部送實驗室作定量檢驗。海南省食品檢驗檢測中心組建1個專題小組,采取五點抽樣法,每3天到一級批發檔口抽取30個樣品,每1-2個月全品種、全檔口覆蓋一遍。通過分析檢驗結果,匯總出每個月份農殘指標不合格的品種及產地。目前已發現毒死蜱等一些農殘能夠被實驗室檢出,但快檢儀器檢不出;滅多威等11項農殘已被實驗室檢出,但目前尚無國家判定標準。
四是科學運用摸底調查的結果。全面摸清外省調入蔬菜質量狀況能提高監管工作的針對性,結束底數不清、重點不明的窘況。海南省局將根據調查結果,把問題多的品種列入重點抽檢對象,增加抽檢頻次,并與問題品種多的產地食安辦溝通,協商加強監管的措施,建立產地準出和準入制度。凡是用定量方法檢出農殘的樣品,海南省局都作為實際盲樣,分別使用經實驗室比對靈敏度排名靠前的小天鵝、歐普圖斯、綠洲生化等品牌的快檢儀器進行檢驗,分析快檢儀器和實驗室之間、不同品牌快檢儀器之間的差距,最終得出兩者之間的關聯系數、折算系數,形成綜合分析報告供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