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賤傷農”、“豐產不豐收”一直是困擾菜農的一大難題。而宜賓長寧縣長寧鎮柏坪村,瞄準了蔬菜種植的“癥結”所在,通過專業合作社帶動,采取“專業合作社+農戶+企業”的發展模式,發展“訂單農業”,讓全村蔬菜找到了穩定銷路。菜農只管種,不愁銷,蔬菜產業逐步走上了快車道。
5月3日,長寧鎮柏坪村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來自翠屏區牟平鎮以及縣內下長、開佛、梅白、井江、銅鼓等7個鄉鎮一百多名鎮(鄉)、村社干部走進該村的蔬菜種植基地,就蔬菜產業發展向柏坪“取經問計”。
近年來,長寧鎮柏坪村依托新村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在傾力打造櫻花世界初見成效后,村里又瞄準了蔬菜種植產業,進一步拓寬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為了壯大全村蔬菜種植產業,2016年,該村引進眉寧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訂單農業,同時邀請縣農業局農技專家現場指導。
“我們有兩種模式可供農戶選擇。”眉寧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國賢介紹說,一種是專合社流轉土地來種植示范帶動;另一種是農戶自己按照要求種植,專合社統一回收銷售給企業。
專合社提供的兩種模式,農戶可根據自身條件自由選擇合作方式。選擇流轉土地,農戶可返聘到專合社務工,既座收租金,又有務工收益。選擇自己種植,專合社的訂單農業又打消了農戶“滯銷”、“豐產不豐收”的后顧之憂。
“比自己種劃算多了。”柏坪村四組村民謝鳳蓮介紹說,她家有近五畝土地,全部流轉后,現在又來專合社干活70元一天,每月下來僅工資收入就有兩千多元。
“銷路根本不成問題,有多少我們銷多少。”專合社負責人張國賢介紹說,他們這一季種下去的豇豆有近1300畝,按照“豇豆-榨菜-蘿卜-蘿卜”的種植模式,下半年已落實種植的土地有5000多畝了。同時,專合社與企業已簽訂收購合同,僅榨菜就訂了6000噸。
“現在農戶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僅工資收入每戶農戶每年就可以增加收入上萬元。”柏坪村黨支部書記趙永跟介紹說,合作社依托村上的土壤氣候條件,把蔬菜種植品種選在了生長周期短,產量高的種蘿卜、豇豆、榨菜等時令蔬菜上,一畝土地一年可種收3到4季蔬菜,農戶收益也因此增加。目前,全村已經流轉土地六百多畝,涉及農戶100多戶,整個蔬菜種植面積達9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