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到立夏了,一年中迎來氣溫最舒適的時節,山花爛漫,正值山上田野各種果實成熟的季節。這幾天,許多人發現,微信朋友圈是“一片紅”,紅的是果子,是許多人熟悉的一種野果,金華人叫它麥苗、覆盆子、咕咕妞、空心泡、角公。一到周末,微信朋友圈里全是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到野外摘果子的照片。
滿山遍野的“角公”紅了
“‘角公’紅了,小伙伴們可以約起來了!”“蘭溪采摘現場,滿山遍野……”“今天尖峰山附近摘,明天婺城區雅畈鎮,后天澧浦的點,到時定位發上來”……昨天,在記者朋友圈,這種紅遍山野路邊的野果成了“網紅”,有人攜家帶口在山坡上摘得正歡,有人實時播報采摘地點呼朋喚友,有人曬出了一籃籃的“勞動”成果,好不熱鬧。
趁著天氣晴好,4月24日,市民樓先生帶上兒子,一起去了朋友家的山里,目標就是摘野果。在朋友老母親的帶路下,樓先生和兒子找到了一處野果采摘點,遍地都是綠葉紅果,鮮紅的果實藏在葉下、樹叢、荊棘邊,樓先生迫不及待地伸手摘了一顆,馬上放入口中,咬一口,酸甜清香的果汁瞬間觸動了味蕾,也把樓先生的思緒拉回到了小時候。“我們小時候哪里有什么零食吃,山上地里到處找,記憶中吃得最多的就是‘角公’了,味道最好,春末夏初到處都有,我們每次都能吃個夠。”樓先生邊摘邊給兒子講起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然后教兒子怎么摘。“現在的孩子生在城里長在鋼筋水泥的環境中,哪里認識什么野果啊,不會有我們那種感覺的。”樓先生感慨道。就這樣,樓先生一邊細細品味著果實,一邊慢慢回憶著童年的趣事。“這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寶貝,好好珍惜享用吧!”樓先生對孩子說。
摘野果子的體驗,即能勾起人們的回憶,也是親近自然的大好機會。“孩子沒見過野果,我這次專門帶她回鄉下老家體驗一番,嘗嘗自己勞動果實的味道。”羊女士對記者說,在采摘時,女兒手上腳上全被刺劃傷了,這也算是一種勞動教育。
這種野果到底叫什么?好奇心強的小朋友常常會問,不少父母給出的答案也五花八門,根據金華各地方言,野果名有空心泡、麥苗、覆盆子、咕咕妞、大號角公、紅妞、秧妞、搭地妞等。常在野外走,總能遇見一些野果子,有些人覺得好奇,但又叫不出確切的植物名,甚至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昨天,記者特意查詢了一些中草藥方面的書籍,了解到市民目前采摘的野果其實學名叫蓬蘽(lei)和覆盆子。
蓬蘽是薔薇科懸鉤子屬,這是一個大家族,它的果實基本都能吃,藤本植物。蓬蘽的果實中間是空心的,一般生長在田野、荒地、丘陵、路邊等,花白色,葉子是復葉,一般3——5片小葉,小枝上還會有毛。覆盆子,也叫掌葉覆盆子、秦氏覆盆子、翁妞、牛奶角公,藥房里用的覆盆子就是掌葉的,其生長方式和手掌一樣,開白花,有鉤刺。蓬蘽比較矮,一般不會超過膝蓋高,而覆盆子是藤狀灌木,比較高些,相對來說比較難采。覆盆子比較實心,不像蓬蘽那么空,其功效有補腎、固精、明目、縮尿等,可以治療小兒遺尿。
除了前面兩種,大家經常能見到的還有一種蛇莓,大人常常叮囑孩子“蛇莓是蛇吃的、蛇爬過的,有毒”,很多小孩不敢吃。實際上,這種蛇莓是草本植物,開黃花,葉子很像草莓的葉子,全草有小毒,但果實并沒有傳說中的那么可怕。有吃過的人表示,蛇莓果味道比較淡,一捏就軟,水分足。據說,蛇莓是一種很好的草藥,有解毒消腫、清肺止咳、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癌癥、毒蛇咬傷、帶狀皰疹、咽喉腫痛、咳嗽等病癥的治療。
如果再往深山里找,一些市民還能采到一些同類野果,比如果實橘紅色的牛奶莓(薔薇科紅腺懸鉤子),味道超級好,成熟果期5月至8月,相對來說,不多見。山莓(薔薇科),外形非常像覆盆子,只是比覆盆子小一些,開白花,果實可以泡酒、釀酒。
目前,我市不少農業企業已規模化引種覆盆子、樹莓,市民去果園也能摘個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