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夫妻種植蔬菜毛收入三十萬元

   日期:2017-04-2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05    評論:0    
  “我們村海拔七八百米高,氣溫比沿江400米以下低,所以現在還在移栽菜秧。”4月23日,豐都縣雙路鎮楠木村一組農婦彭秀娟對筆者說。
 
  彭秀娟與丈夫年逾40歲,近幾年來,為了照顧孩子讀書,夫妻倆放棄外出務工,選擇留在家里以種植蔬菜為主。去年,他們種植的夏季蔬菜,在采收后期受到連晴高溫影響,導致產量降低,造成了部分損失。因此,彭秀娟盼望今年夏季風調雨順,爭取毛收入能夠達到30萬元。
 
  連晴高溫導致蔬菜減產
 
  “我們家只有四五畝承包地,這幾年很多村民外出務工,我們就把這些村民家的承包地接過來,一共有60多畝,全部用于種植蔬菜。”彭秀娟說。
 
  彭秀娟告訴筆者,去年春季,她和丈夫經過商量,先后在地里種植了四季豆、黃瓜、茄子、辣椒、豇豆等夏季時令蔬菜品種,同時還種植了10多畝蓮藕。夫妻倆起早貪黑,頂著日曬雨淋,用勤勞的汗水換來了各種蔬菜茁壯生長。
 
  “晃眼間就到了成熟期,我和丈夫更忙了,幾乎每天一大早,就要采摘已經成熟的蔬菜,然后運送到市場上去賣,有時候也有菜販到地頭來收購。”彭秀娟說。
 
  蔬菜生長態勢良好,根據以往經驗,夫妻倆推算,四季豆畝產800公斤、黃瓜畝產1300公斤、茄子1500公斤、辣椒畝產1000公斤、豇豆畝產1000公斤不成問題。按照當時的行情,這一季蔬菜全部采收上市后,預計毛收入可達30萬元。誰知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茄子、辣椒、豇豆等蔬菜采收后期,遭遇了20來天的連晴高溫襲擊,結果蔬菜過早被干死,產量大打折扣,收入也隨之下降。整體損失至少達8萬元左右。
 
  為了把損失減少到最低,立秋后,夫妻倆又種植了不少秋菜、冬菜。
 
  及早謀劃今年蔬菜生產
 
  “夏季蔬菜生產是全年重中之重,今年春節剛過,我和丈夫就忙著春耕備耕,買種子、購薄膜,籌備肥料,肥料以農家有機肥為主。”彭秀娟說。
 
  夫妻倆商量決定,在去年的基礎上,今年夏季蔬菜適當擴大茄子的種植面積,其他如四季豆、黃瓜、辣椒、豇豆等蔬菜也要繼續種,只是面積相對減少。去年由于干旱,他們種植的10多畝蓮藕也減產,因此趁目前雨水比較多,還要做好蓄水保水工作,爭取今年的10多畝蓮藕能夠有充分的水源保障,從而獲得較好收成。
 
  “與去年不同的是,我們今年還搞起了大棚,主要種植茄子等蔬菜。目前,大棚茄子長勢很好,大部分植株已開花結果,預計在5月中旬可陸續采收上市。”彭秀娟說,但其他露地種植的蔬菜就晚了很多,主要是海拔較高的緣故。
 
  筆者看到,他們夫妻倆種植的露地茄子、辣椒、黃瓜等,目前才成活不久,而在高家鎮汶溪村、名山街道顧家店村蔬菜基地,這幾種露地種植的蔬菜已經開花結果。不僅如此,彭秀娟告訴記者,她們培育的部分菜秧,目前仍在繼續移栽。
 
  “你看嘛,這個苗床里剩下的是茄子秧、辣椒秧,還有那邊培育的西瓜秧,這些秧苗預計在兩周后全部移栽出去。”彭秀娟說。
 
  期盼今年收入好于去年
 
  “你們夫妻倆要種植60多畝蔬菜,會不會有忙不過來的時候呢?”筆者問。
 
  “主要是采收那段時間很忙,因為蔬菜采收回來后,還要運到市場上去銷售。我和丈夫每天天一亮就要下地,相當的辛苦,不過只要當天的蔬菜能夠賣個好價錢,再辛苦也就不覺得啥子了。”彭秀娟說,其實,他們種植的蔬菜都是陸續成熟的,因此采收也是陸續進行,這就有了回旋的余地,只要有周密的計劃和安排,就不會很累。
 
  彭秀娟介紹,按照去年的市場行情,種植一畝蔬菜,正常情況下毛收入有5000多元。60多畝原本會有30萬余元,但因連晴高溫干死了部分植株,導致采收后期損失。為預防今年重現高溫伏旱天氣,她和丈夫將部分不耐旱的地塊進行了調整,也就是把耐旱的蔬菜種植到不耐旱的地塊,把不耐旱的蔬菜種植到耐旱的地塊。
 
  “同時,我們還嘗試通過提早種植和延遲種植的方式,盡量避免高溫伏旱帶來的損失。”彭秀娟說,他們今年決定種植四五畝西瓜,也是為預防蔬菜行情不好做好準備,這樣可以通過兩者價格互補實現最大限度增收。
 
  據悉,目前夫妻倆還學會了玩微信,將一些菜販拉入群里,既可隨時了解市場行情等信息,蔬菜成熟采收時,也可通過朋友圈把蔬菜賣得更遠、更好。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