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個月,這些胡柚就要投入市場,進行反季節銷售。”4月12日,在常山縣青石鎮溪口村,有一處并不起眼的小冷庫,里面整齊堆放著一筐筐盛滿胡柚的果筐,高度足有3米多。常山美柚胡柚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陳文龍相告,這項胡柚冷藏技術的突破,將進一步提升胡柚的市場價值。
“味道如何,你們可以拿一個品嘗一下。”記者掰開一個色澤光鮮的胡柚,只見內瓤水嫩,一品嘗,滿口柚香,新鮮爽潤,味道好極了。“能夠冷藏得這么好,我信心更足了。”談及胡柚冷藏效果,陳文龍笑了。
過去,常山胡柚的銷售季是從11月采摘起到翌年4月左右,之后氣溫升高,果內水分逐漸流失變干。
自然存放時間長達6個月,為何還要搞反季節銷售?“是客戶給我們提了醒。”陳文龍坦言,胡柚歷來同質化競爭嚴重,而要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就得與眾不同。合作社成立之初,他就緊盯中高端消費人群,嚴把品質關,采用歐盟技術標準種植。因為合作社的胡柚品質過硬,在北京市場大受歡迎。眼下,每公斤胡柚平均價格達10元左右。加上胡柚清涼爽口的特性,去年夏季就有不少北京的銷售商來電詢問是否還有存貨,這也使他萌生了探索胡柚反季節銷售的想法。
萬事開頭難。去年4月,陳文龍參考大多數水果反季節銷售慣用的冷藏手段,放置10多個胡柚在自家冰箱里做試驗。“到了8月上旬取出,又放在車內一個星期,我剝開一嘗,口感仍沒有明顯變化,我就覺得可以一試。”但要實行大規模貯藏,具體的入庫時間、貯藏溫度等許多參數需要更加精細才能降低風險,于是,他向常山縣胡柚研究院副院長畢旭燦咨詢求助。
“對待胡柚要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悉心照料才行。”一旁的畢旭燦介紹,他當時就告訴陳文龍,以前也有不少人進行過探索,但都以失敗告終。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因為:一是時間上把握不到位。11月胡柚采摘后,放置在常溫的空氣中會有一個酸度降低、糖度上升的自然后熟過程,如果過早冷藏就會形成抑制,導致口感不佳。另一方面是溫度的掌控。胡柚的冷藏以5攝氏度至8攝氏度為宜,但不能一步到位,要根據與室溫的溫差,每天逐步調整,否則會被凍壞,徹底失去胡柚的新鮮爽口感。
名師指點之下,陳文龍茅塞頓開。今年2月初,他投入30多萬元新建了這間400多立方米的冷庫,從50多萬公斤胡柚總產量中拿出3萬公斤進行冷藏。為隨時掌握動態,他每周都會從庫中拿出兩個胡柚品嘗,目前看來,非但水分沒有流失,而且甜度較常溫保存的更甚。
酒香不怕巷子深。得知陳文龍試驗即將成功,常山麥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新上門尋求合作。王新告訴記者,“反季節”胡柚的銷售前景肯定好,去年下半年,貨源一斷,他就把網店上胡柚的價格改成每公斤44元,居然還陸續接到上百公斤的訂單。目前,雙方已基本談妥,準備6月份起在網上“試水”銷售,預計每公斤售價30元左右,而每月貯藏的額外成本僅需2000多元電費。如果今年“反季節”銷售成功,將延長常山胡柚的銷售期,經濟效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