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水芹菜就可以收啦!”昨天下午,海安縣曲塘鎮先進河,波光粼粼的河面上,碧綠的水芹菜長勢喜人。保潔員高春朋、鄧保樹劃著小船正在河中侍弄蔬菜。在大家的印象中,蔬菜大都長在田間地頭,但在曲塘,有100畝蔬菜是長在河里的。水上有菜,河中有魚,這種和諧共生的水中美景,讓人眼前一亮。
“這種蔬菜靠吸收水中的營養長大,不需要噴灑農藥,也不用施肥、除草、澆水,管理方便。”曲塘鎮副鎮長賈伯平介紹,曲塘處于長江水系與淮河水系交界處,全鎮共有等級河道74條。自開展清水工作以來,曲塘對全鎮等級河實施“一河一長,一河一策,一河一員,一河一擋”的“四個一”工程,全鎮26個行政村173條段等級河,包括全鎮430多個內溝塘全部整治到位。為鞏固創建成果,該鎮還為每條河“量身定制”“以河養河”方案,2014年以來,鎮政府每年提供食草魚苗8噸,投放至可放養水面。去年,曲塘鎮引進了“水面種菜”技術,在11個村13條河的100畝水面開展水上種植。
水上蔬菜對水體的凈化作用不可小覷。“以前先進河的水是紅色的,因為富氧成分比較高。”賈伯平說,水上種植蔬菜能充分吸收水中的氨氮和總磷等物質,有效解決河道富營養化問題。根據環保部門的檢測,通過水上種植可有效去除水中富營養物質三至四成。富氧成分可轉化成植物生長的養料,抑制有害藻類的過度繁殖,蔬菜的根部還能成為魚兒的美食。水上蔬菜種植因為采用“水上種菜、水下養魚”這一立體化的農業種植模式,既充分利用了空間,又提高了資源利用率。通過“菜凈水、水養魚、魚養菜”的生態循環,節約了不少成本。
“投入政府來,收入歸百姓。”賈伯平介紹,為提高河道保潔員的積極性,保證河道長效管理,水面種植的投入由鎮政府承擔,收入歸保潔員所有。“水里種出的蔬菜水分足,吃起來更脆嫩,更有營養,市場售價也更高。”高春朋笑著告訴記者,土生的水芹菜市場價一斤大概2元多,他們的水培菜能賣到3元多,而且附近的食堂、飯店“搶著要”。先進河的水面蔬菜由高春朋等四人負責,靠水面種植,每人每月能增收5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