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精河縣阿合其農場農七隊,春暖花開的陽光映照著田地中的一排排蘑菇大棚。正在大棚里忙活的劉曉燕,鞋上還沾著厚厚的泥巴。她擦了擦頭上的汗水,輕撫著菌包上的蘑菇說:“別小看我這四個大棚,一年能收入好幾萬元,小蘑菇如今成了我們家致富的大產業呢!今年的市場比往年行情好的多啊,時下正是蘑菇生長的好時節,幾乎每個大棚的總產量在5000到6000公斤左右,今天上午已經采摘了200多公斤了,超市的催貨電話今早上接了好幾個,這會忙著裝貨送去呢!”45歲的劉曉燕精神愉快地告訴前來走訪的精河縣農業和水利局駐阿合其農場農七隊第一書記韓東輝。
第一書記韓東輝介紹道,劉曉燕家曾經也是貧困戶,家里人口多兒女還小,家里耕地也只有十幾畝土地,自從2008年開始種植蘑菇,她利用棉質殼、石灰、油渣等農業廢棄物作為栽培基質,栽培了3萬株平菇。經過這9年的蘑菇種植,也學到不少經驗,去年種植的2個大棚蘑菇凈賺10萬多元,主要往博樂、八家戶、沙山子、大河沿子進行批發零售。今年種植了3個大棚,還打算實驗種植一個大棚的木耳。
據了解,在阿合其農場,劉曉燕是最早開始種蘑菇的,也是堅持時間最長的,算起來都有9年多了。劉曉燕憑借自己獨到的眼光,在以種植棉花為傳統的農七隊,依靠種植蘑菇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致富路。富裕起來的她始終不忘鄉鄰,悉心教授,毫無保留,用學到的技術來帶動身邊貧困村民進行提供技術指導,讓每一個村民都能過上幸福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