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飯啦!”一大早,九臺區東湖街道腰站社區隆達養牛場的飼養員帶著飼料來到牛舍,為400多頭膘肥體壯的肉牛送上早餐。看著吃得正香的肉牛,飼養員滿臉笑容,“看,它們吃得多香!這可不是普通的飼料,是我們自己制造的‘罐頭飼料’。”
什么是“罐頭飼料”?這還要從建這個養牛場的初衷談起。“如今國家大力倡導節能環保,如果用秸稈進行畜牧養殖,既可以保證飼養質量,又能帶動附近村民發展畜牧養殖,解決農民就業難問題,增加大伙的收入。”有了這個想法后,長春市隆達秸稈膨化飼料有限公司經理孫志彪開始到各地考察,引進了國家專利產品秸稈飼料膨化機,學習養殖經驗、購買種牛,建起了養牛場。
在孫志彪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罐頭飼料”生產車間。伴隨著機器的轟鳴,一臺秸稈飼料膨化機正在緊張作業。“主要就是將玉米秸稈鍘碎,使秸稈纖維細胞壁斷裂,破壞秸稈表面蠟質膜,放入膨化機內進行膨化并加入發酵劑。”孫志彪介紹說,經過高溫、高壓、消毒、殺菌等過程,秸稈轉換成了營養豐富、綠色生態的天然飼料,“這種飼料耐儲藏,可喂養多種類牲畜,不僅提高了飼料的營養價值,還耐儲藏,所以被稱為‘罐頭飼料’。”
如今,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這個占地兩公頃、最大存欄量1000頭的養牛場粗具規模。在隆達公司的帶動下,當地玉米秸稈綜合利用率已超過95%,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更讓綠色、生態、環保理念根植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