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公司已經和我們簽訂了收購合同,承諾保底價3元一公斤,價錢好了我就在市場賣,價錢不好就賣給公司。”像胡仕友這樣通過簽訂訂單由公司提供保底價收購的農戶在石泉縣有4500戶,其中貧困戶908戶,遍布城關、池河、饒峰等5個鎮的17個行政村。
地處秦巴山區的池河鎮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是以傳統農業作為支柱產業,但農產品價格受市場影響較大,邊際效益低,普通老百姓只把種植業作為自給自足的一種手段,很少規模化種植。“要實現農民增收致富,規模化、集約化是必然趨勢。”池河鎮黨委書記胡先武這樣說道。
為了破解農戶蔬菜產業規模小、種植方式粗放這一難題,2010年石泉縣引進陜西嘉晟實業有限公司,專門從事蔬菜等農產品的深加工,有傾斜的收購石泉本地農產品。但是,由于嘉晟公司前期采用的是市場化機制收購農產品,加之本地蔬菜種植規模小、地域分散、種類繁多,農戶大面積種植蔬菜的積極性較低,收購量遠遠不能滿足公司生產,不得已,公司只得從外地調運蔬菜。“從外地調運,無疑增加了我們的成本,但本地貨源無法保障正常生產。”說起幾年前公司的處境,嘉晟實業有限公司支部書記劉興安皺起了眉頭。“為了充分調動農戶生產的積極性,公司黨員與貧困戶建立“1+1”“1+N”結對幫扶關系,通過黨員先行示范和技術服務等方式,帶動貧困戶發展生產種植。
池河鎮力建村黨支部書記陸隆志說,“與嘉晟公司合作,公司除負責技術指導外,更負責保底價回收,讓貧困戶吃下了‘定心丸’。市場價格高就去市場賣,公司價格高就去公司買,貧困戶可以放心種植,完全不用擔心市場風險。去年夏季雨水少,市場上辣椒價格突破了6元一公斤,很多貧困戶就直接把辣椒買到市場了”。
嘉晟公司除了對辣椒實行保底價收購以外,大豆、蘿卜等農產品也同樣可以享受這一政策。在這一非對等約定的鼓勵下,嘉晟已近累計與全縣4500余名農戶簽訂了8000余畝訂單。“8000余畝的蔬菜種植雖然不能完全滿足生產線的需求,但是為我們節省了一大筆開支,貧困戶的收入也增加了,實現了貧困戶與公司雙贏。”嘉晟實業支部書記劉興安如是說。
干部幫貧困戶育辣椒苗。農戶領取辣椒種子。去年辣椒豐收的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