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永豐縣早春蔬菜大量上市季節,南腔北調的客商,南來北往的車輛,攪熱了市場,樂壞了菜農。永豐縣佐龍鄉鄧家村景輝葉菜專業合作社的菜農鄧德生樂呵呵地告訴筆者,由于品質棒、口感好,合作社的空心菜深受南昌、湖北等客商歡迎,自4月上市以來,每天外銷量均在1萬公斤以上,價格一直高位運行。
持續火曝的場面源自于縣里的“創新、創綠、創品牌”“三創”工程。近年來,該縣圍繞著產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中心,大力推進“創新、創綠、創品牌”“三創”工程,壯大菜園子,豐富菜籃子,鼓起錢袋子,該縣蔬菜產業喜現“高質、高產、高效益”,成了全縣六大脫貧攻堅產業的領頭羊。
從最初的0.5畝發展到現在的20多萬畝,從單一品種發展到如今的早春大棚蔬菜、高山蔬菜、秋延后蔬菜、常規蔬菜、食用菌五大系列,從默默無聞到全國知名的“生態蔬菜之鄉”,永豐縣的蔬菜產業已整整經歷了30余年。然而發展的同時,品質不優、產量下降、效益不高、加工滯后、增長乏力等“成長中的煩惱”也隨之顯現。
為確保蔬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該縣以提升品質、提高單產、提高效益為突破口,全力推進“三創”工程。該縣以成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為契機,建立健全蔬菜產品七大質量體系,全面提升蔬菜綠色品質。按照科技創新的要求,投資600多萬元建成了一座集科研、試驗示范、產品檢測、培訓為一體的現代化蔬菜研究所,創新并大面積推廣“葉菜五茬輪作”“辣椒果蔗套種栽培”等10多種高效栽培模式,引領全縣菜農不斷改進蔬菜設施栽培、高效生態栽培技術,提高復種指數,大幅提升蔬菜生產產能。
與此同時,該縣在構建完善的流通體系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品牌戰略,建立以縣蔬菜發展總公司為龍頭的蔬菜加工企業集群,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加工企業+農戶+基地”“協會+農戶+基地”等模式,統一品種、統一生產管理、統一加工銷售,引領全縣蔬菜產業向集約化發展,進一步提高全縣蔬菜產業綜合效益。
恩江鎮水南背村通過“三創”工程,村民人人掌握了一手早春茄子種植的絕活。他們種出的早春紫茄子以上市早、產量高、肉厚松軟等特點在市場上獨占鰲頭,每畝純收入超過4000元。水南背村由此成為了全縣最大的早春紫茄基地。
目前該縣已建成綠色早辣椒、芹菜、扁蘿卜基地21萬畝,基地涵蓋9個鄉鎮、62個行政村、52623個農戶,綠色生產覆蓋率高達91.3%,涌現各類農業龍頭企業100多家,先后培育了“永豐牌”“永叔公”“綠海”“我家”“良家小品”“福家婆”等大批優勢農產品品牌,其中“永豐蔬菜”品牌價值高達7.48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