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2014中國(夏溪)花木節正式開幕,275個展位的花木展銷區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500多家花木企業參加。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苗木花卉銷售形式并不樂觀,不少花木品種價格跌幅較大,苗農花農們遭遇低谷期。如何轉變形式,利用信息化平臺助推產業發展,成為此次花木節上討論的一大重點。
上午十點,來自武進橫林鎮的苗木商周善生在展位前不斷講解自己所種植的苗木,雖然來詢問的客商多,但真正談成的卻少之又少。種植多年苗木的周善生告訴記者,雖然他已經把價格壓低了不少,但還是沒有出現往年的銷售小高峰。“今年的氣候比去年好,苗木的長勢也不錯,但上半年的行情還可以,下半年的時候有所下滑。”由于房地產市場的降溫,周善生說,他周圍的小苗農手上囤積了不少苗木,為了不“爛在手里”,他們只能低價出售,甚至忍痛割愛。
而記者也從不少苗木經營戶那里得知,因為沒有專業的種植指導,他們只能跟隨市場走向種植苗木。哪個好賣,他們就種什么。但往往等苗木可銷售時卻發現,市場上同類產品過多,價格始終上不去。“市場需求量是一定的,當超過市場需求量的時候,就像通貨膨脹一樣的,銷量價格就跌了。”
如何調整這種狀態,讓苗農的銷售途徑有所突破。此次花木節上,主辦方舉辦了花木論壇、電商趨勢等多個展會主題活動,為苗農搭建平臺、展銷對接。此外,不少企業紛紛推出了電子商務平臺,花卉苗木的所有信息都會在網上顯示,幫助苗農線上銷售。
來自廣州的苗易網就是其中之一,他們給每一棵苗木都掛上二維碼身份證,只要通過微信掃描即可了解這批苗木的種植狀態以及規格參數,大大便利了采購商,也節約了采購成本。而通過這一網絡平臺的微店,所有用戶只需進行網上交易即可進行交易。“目前我們的訂單已經達到了10億,另外我們通過收集的這種大數據,今后可以反饋給我們的苗農,可以指導我們苗農的生產、種植、銷售,也能讓我們整個產業更良性的發展。”
對此,作為常州市武進區花木園林商會會長的史亞飛認為,由于很多苗農并不懂得如何進行網絡銷售,這種信息化平臺的建立要求當地花木市場協助完成,并不斷幫助苗農進行產品融合。“雖然是一個低谷期,但對我們整個行業來說是一個調整期,重新洗牌的時間,在這個時間,大家會在不停的探索這個模式,也需在這個中間,會將來會找到我們整個行業的新的出路,新的方向。”
據了解,就常州本地而言,目前夏溪花木市場已經通過此次花木節開展不同的講座,互動交流,來將傳統活動與信息化模式相結合,并開通了微信平臺,更大程度的將產供銷上的經營者有機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