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大力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大力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強化綠色、生態、高產、高效、可持續關鍵技術推廣,重點推廣水稻綠色高產栽培技術、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和機收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做好一季中稻、煙后稻、適合頭季機收再生稻等綠色高產高效模式集成組裝,并通過高產示范,將品種的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力爭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區平均畝產比上年增產5公斤。抓好夏陽鄉500畝再生稻核心示范片,重點示范推廣適合頭季機收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各鄉(鎮)結合實際建立超級稻高產示范片,集成推廣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種、水稻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機收再生稻技術、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等種糧“五新”應用,帶動糧食生產均衡增產。
二是加大優質稻示范推廣力度。建立3萬畝優質稻示范基地,帶動推廣10萬畝,各鄉(鎮)建立優質稻核心示范片,在全省遴選的50個糧食作物主推品種的基礎上,選擇適合本鄉(鎮)種植的優勢品種示范種植,實現主要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98%以上。
三是示范推廣“兩薯”提質增效技術。重點推廣優質食用品種和加工型品種,加大脫毒種薯及增施有機肥、防治薯瘟、蔓割病、小象甲為重點的提質增效技術推廣力度。馬鈴薯重點推廣脫毒優質菜用品種,加大脫毒種薯及稻草包芯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力度。
四是開展實用技術培訓。依托糧食產能區、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和水稻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等重點項目的實施,圍繞機耕、機插、機收、烘干等關鍵環節,抓好60名農機手培訓,圍繞農藥品種、劑型選擇及藥劑配制,施藥作業區無縫覆蓋等關鍵環節,抓好10名植保機械人員培訓,不斷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創業創新能力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