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地道道的山里人,從山里進城打工,再從城里回山里創業,卻干起了養蛇的行當,走上了致富之路。
2001年,家住漢壽縣豐家鋪鄉洞庭村的徐穩新被迫進城打工,他想通過打工掙點本錢回家創業。“搬過磚、扛過沙包、擺過地攤、也接過工程。”徐穩新說,自己外出打工期間,賺了不少錢,但總是惦記著自己的老家,希望回家鄉發展。然而一次偶然機會,他靠著真誠拜師成功,走上了養蛇之路。
拜師學藝,帶著項目回家
“沒有好的項目也不敢回家”,徐穩新說,自己住的村子,就是一處山多田少水不夠的丘陵地帶。想要回村,就要有好的項目。
就在徐穩新四處留意項目的時候,當時還在慈利縣工作的他被一則“慈利縣創業典型”的宣傳欄所吸引,“其中有個《敢于拼搏的農家女》的事跡引起了我的注意,這個農家女就是當地的養蛇專業戶康英,30歲出頭的她通過自己創業,成為了年輕人學習的對象,而且養蛇也很適合我們村子里的發展之路。”徐穩新開始行動起來了。
首先是聯系到康英,然后拜師學藝,最后回村里發展,這是徐穩新的計劃。“我通過多種途徑找到了康英,也就是我現在的師傅。”徐穩新說,一開始,康英并沒有答應他,只是要他先到處看看,學習了解。
“我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幾句話,讓徐穩新在隨后的幾個月時間里,四處考察學習。”康英說,看到徐穩新確實是下定決心要從事養蛇行業,就答應教他。
立馬行動,年底就能見成效
拜師成功,接下來,徐穩新放下手頭上的事情,立馬趕回了漢壽豐家鋪老家,開始了養蛇規劃,由于自己之前是從事建筑行業的,所以自己當起了蛇棚設計者,讓師傅康英入股,當起了技術總顧問。“去年5月1日左右,我的蛇棚就已經蓋好了,養蛇就從那時候開始的。”
蛇舍的房間里裝了空調、增濕器及通風設備。為了安全,每間蛇舍都用水泥砌起一道半米高的門檻,并用圍墻圍著。走進恒溫的蛇舍,記者看到,每個蛇棚大約150平方米。整個蛇棚都是密封的,連窗戶縫也用泡沫塑料封好了。“一來要保證安全,防止蛇逃出來,二來是為了保溫。”徐穩新解釋說。
打開格欄的門板,一條條蛇在隔欄內四處游走。徐穩新說,自己養的是王錦蛇,無毒,且成長較快,一條蛇從孵化到出售,養殖周期在一年半至兩年,可長到1.5公斤以上,算上飼料加人工、水電等,成本約每條130元,目前市場價一條蛇預計可獲純利100元以上。
帶頭致富,帶動村里共同發展
“養蛇前景很好,基本上不愁銷路,買家多會主動找上門。”今年,徐穩新養的第一批蛇已經長大,預計年底就可以對外出售。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是徐穩新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這并不是空頭支票。徐穩新說,他現在正在建設孵化基地,到時候,村里的村民就可以直接從他手里購買蛇蛋,并提供技術支持。
“現在我二哥在我的帶動下,也在建設養蛇場地,預計今年6月份就可以開始養蛇了。”徐穩新說,現在他一共養了8000條蛇,解決15人的就業,這讓村民們可以不出村子就找到工作。
“到時候,我還要進一步擴大規模,讓全村村民都參與進來,共同致富。”徐穩新說到。
請求支持,解決孵化基地道路和電路問題
在談到現在正在建設的養蛇孵化基地建設的時候,徐穩新表示,該項目是自己辛辛苦苦從外地招商引資來的,目前已投入近200萬,預計還要進一步增加投資。
“我們現在的孵化基地正在加班加點趕工程進度,就是希望在6月份之前投入使用,但是電路和進出基地的道路還是一個難點,我們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幫我們解決這個難題。”
徐穩新說,由于養蛇需要28度恒溫,那么電就是一個關鍵因素,但是整個村子的電壓都比較低,有時候連飯都煮不熟,溫度達不到就會影響蛇蛋的孵化,而蛇一年也只有6月份左右才會下蛋,錯過了這一段時間,損失就很大了。
“我希望電力公司能夠給我們重新安裝一條電路,專門為孵化基地添置一臺變壓器,保證基地的電壓穩定,同時,由于天氣一直下雨,進出基地的道路也嚴重毀壞,希望上級部門能夠給予支持。”徐穩新如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