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是陰雨天,蜜蜂很少出來,而且氣溫變化無常,照料蜜蜂更要細心周到。”日前,湖北省鶴峰縣容美鎮板遼村村民龔貴海一邊給中蜂補充飼養、保暖等管理工作,一邊向筆者介紹。
龔貴海是該村貧困戶之一,在政府部門、峰鶴公司等支持與幫扶下,依托板遼村森林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中蜂產業。現已完全脫貧,并成為該村養蜂帶頭人。
“今年有26群,還準備發展幾群,單憑此項收入,一年輕松過萬。春天到了,很多蜜蜂要分桶,我要提前做好準備。”龔貴海滿臉幸福地說。他忙完蜜蜂管理工作后,回到家,利用自己的木匠手藝,制作傳統的蜂箱。
龔貴海介紹,方桶是峰鶴公司免費提供給他,這種養蜂方式,生產的蜂蜜產量高,傳統的圓桶相對產量低一些,但是蜂蜜的質量要高一些。
“桶做好后,我就背上山,撒些誘餌,讓蜜蜂進桶。”龔貴海說,“也許是運氣好,別人總是說收不到蜂子,而我沒打過空手。”
鶴峰位于“世界硒都”恩施東南部,素有“華中植物園”、“華中藥庫”等美稱,森林覆蓋率達75.9%,林木綠化率達83.91%,境內有蜜源植物112科、389屬、1012種,中蜂產業條件得天獨厚。
鶴峰縣依托優勢自然資源,以中蜂繁育養殖示范為依托,以蜂產品研產銷為重點,以蜂文化旅游為延伸,運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推行“互聯網+蜂產業”,引領鶴峰中蜂產業向“規模化、生態化、網絡化、可持續化”方向轉型升級。目前,該縣存蜂2.5萬群,中蜂養殖戶3000余戶,其中貧困戶1000余戶,專業合作社18家,有資質的蜂產品加工企業3家,蜂蜜年產量180噸,蜂產業產值超1億元,成為該縣群眾致富的重要支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