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季氣溫回升,小麥進入返青期,此時也是小麥病蟲害的多發期。3月6~7日,河南省植保站邀請河南農業大學、河南農科院、省氣候中心及國家和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有關專家,各省轄市、直管縣和部分重點縣(市、區)植保站專業測報人員,對河南省2017年小麥中后期重大病蟲害的發生趨勢進行了分析會商。
預測小麥中后期病蟲害總體將偏重發生
會上,各地匯報交流了目前小麥病蟲發生情況及特點,根據當前病蟲害發生基數、品種抗性、苗情及3~5月天氣形勢等因素綜合分析,《河南省2017年小麥中后期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預報》發布,對指導河南省小麥病蟲防治工作將起到重要作用。
專家預測,河南省小麥中后期病蟲害總體將偏重發生,主要病蟲害發生總面積2.5億畝次左右,其中小麥紋枯病、穗蚜在全省將偏重發生,條銹病在沙河以南麥區有偏重流行、局部重發的可能,赤霉病存在較大范圍暴發流行的風險。
省植保站呂印譜站長、呂國強副站長參加專家會商會,對下一步小麥重大病蟲監測預警工作進行了再次安排部署,要求各級植保部門負起責任,千方百計搞好重大病蟲監測預警工作,為政府生產決策當好參謀,決不允許因監測不到位、預報不準確、信息發布不及時造成防治工作被動。
蟲口奪糧 這些病蟲害要重點防治
小麥條銹病:在沙河以南麥區偏重發生,局部重發生,其他地區中度至偏輕發生,預計發生面積1500萬畝左右,發生盛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
小麥紋枯病:偏重發生,高水肥地塊及稻茬麥田重發生,預計發生面積4700萬畝左右,發生盛期在3月中旬至5月上旬。
小麥赤霉病:豫南地區及豫東局部偏重發生,其他麥區中度發生,預計發生面積2700萬畝左右。赤霉病是典型的氣候性病害,若小麥抽穗揚花期間連陰雨或大霧、結露天氣多,田間濕度大,將會偏重至大流行。
葉銹病:駐馬店、周口、漯河、三門峽等地區偏重發生,其他地區中度發生,預計發生面積2300萬畝左右,發生盛期在5月上中旬。
小麥白粉病:中度發生,豫北地區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面積2200萬畝左右,發生盛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
葉枯病:中度發生,預計發生面積1200萬畝左右,發生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
小麥穗蚜:偏重發生,局部重發生,預計發生面積4200萬畝左右,發生盛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
麥蜘蛛:中度發生,漯河、新鄉、三門峽、濟源等地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面積2900萬畝左右,發生盛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
小麥吸漿蟲:偏輕發生,南陽、濮陽、新鄉、洛陽、鄧州、滑縣等地局部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面積550萬畝左右,成蟲羽化出土盛期在4月中下旬。
地下害蟲:中度發生,預計發生面積1800萬畝左右,發生危害盛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
其他病蟲:麥葉蜂在北部和西部地區中度發生,預計發生面積500萬畝左右;一代黏蟲主要發生在南陽、平頂山、洛陽、三門峽、濟源等地,預計發生面積200萬畝左右;根腐病、莖基腐病在周口、漯河、許昌及豫北等地偏輕、局部中度發生,預計發生面積400萬畝左右。
預測近倆月氣象條件利于病蟲發生危害
據介紹,近幾年我省種植的小麥主導品種相對穩定,對赤霉病、葉銹病普遍高感,對條銹病、白粉病、根部病害的綜合抗性較差。
目前我省普遍推行秸稈還田措施,有利于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積累,田間菌源豐富。加上播量普遍偏大,剛剛過去的冬季全省氣溫偏高,降水偏多,田間群體普遍偏大,有利于病蟲害發生。
據省氣候中心預測,今年春季氣候條件總體有利于小麥病蟲害的發生。3月上旬后期、3月中旬后期到下旬前期、4月下旬中期降溫明顯,出現倒春寒和晚霜凍的可能性較大,4月份有可能出現階段性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