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濟寧:發展蔬菜種植 實現“造血”式脫貧

   日期:2017-03-2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24    評論:0    

  近年來,王丕街道創新扶貧工作思路,依托王丕獨有的優質水土環境和歷史悠久的蔬菜種植傳統,與轄區內有一定規模合作社合作,建立王丕街道精準扶貧蔬菜種植基地,支持貧困戶發展蔬菜產業,助力主動脫貧。

  基地投資27.5萬元,建設了高標準蔬菜大棚14座,向貧困戶無償提供蔬菜大棚供其使用,并提供相應的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變輸血為造血,依托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主動脫貧。

  基地實行“企業建設基地,政府無償提供、貧困戶經營管理”的發展模式,依靠龍頭企業雄厚的經濟實力加強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并通過集約化、規模化種植,提高了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能力,降低了分散種植模式下的自然災害、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項目的實施為項目區的受益農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可幫扶貧困戶10戶,22人。每畝大棚每年可以種植蔬菜3-4茬,每茬產值5000元左右,每年每畝產值達到2-3萬元,完全可以實現脫貧目標。

  項目完成后可以調動貧困農民農業生產積極性,提高貧困戶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條件,探索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產業扶貧路徑。

  同時,項目的實施還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對培育王丕的蔬菜瓜果產業和調整農業結構產生重要影響,能夠極大的引導周邊群眾改變種植結構和種植模式,發展集約化、設施化種植。

  此外,按照“一村一策”的產業扶持辦法,通過能人引領、合作社示范,建立了以李樓為中心的萬畝循環農業蔬菜基地;以李閣為中心的種苗繁育和食用菌生產基地;以金司路沿線和萊河沿線為經緯的觀光農業帶。通過土地流轉,協調貧困戶到基地打工提高收入。目前,全街道共流轉土地1300多畝,群眾在基地務工收入共240余萬元。

  增收典型案例

  李林的李祥照就是其中一戶受益者,今年他在扶貧基地里種了一個蔬菜大棚,剛剛銷售完一茬芹菜,收入8000多遠,極大的改善了他的生活條件,并且在基地技術員的指導下學會了如何種菜,他想來年在自己地里也扎上大棚,種上芹菜。

  王丕街道的劉松和家有兩口人,劉松和患有心臟病,常年需要打針吃藥,妻子胡秀玉年老體弱不能進行大體力勞動,家庭收入僅靠政府新農保補助和土地流轉,家庭生活極為困難。幫扶措施:針對劉松和家的實際情況,協調街道衛生院定期到家中進行免費查體,為其辦理了精準扶貧醫療證,在看病就醫時可以享受20%的費用減免。做通其子女的工作,提高了贍養費。定期組織義工到劉松和家中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在街道產業扶貧基地免費提供一處蔬菜大棚,并為其提供種苗和技術支持,以產業發展,帶動家庭增收,助其擺脫貧困,僅2016年下半年一季芹菜就買了近1萬余元。

  楊保國,在王丕街道三楊村,是低保貧困戶,家里有四口人,楊保國本人是視力殘疾,妻子李雪云是肢體殘疾,兩人都干不了重活,家庭收入主要靠3畝耕地的農作物種植和政府救助。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妻子患有精神疾病,需常年吃藥,家庭開支大,生活極為困難。針對楊保國家的具體情況,幫助其申請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和殘疾人補貼,保障家庭基本生活。救助同時注重增加家庭經營性收入,由于楊保國本人有一定勞動能力,推薦其參加農業種植技術培訓,學習蔬菜種植技術,并在街道產業扶貧基地為其申請扶植大棚一處,發展蔬菜種植,增加家庭收入,助其早日脫貧。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