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隨著我市退耕還林等各項工程的逐步深入,我市林業部門積極推廣“窄林帶、寬草帶”的工程模式,建立了近40萬畝的林草間作基地,退耕區草產業悄然興起。
據了解,隨著我市退耕還林等各項工程的逐步深入,耕地面積逐年減少,退耕區農民廣種薄收的傳統習慣得到了徹底的改變,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特色種植和農業結構調整的力度逐步加大,全市特色種植作物達206.73萬畝,其中:洋芋89.83萬畝,油菜91.9萬畝,興建淺山節能溫室10513棟。在退耕還林工程中,積極推廣“窄林帶、寬草帶”的工程模式。建立了近40萬畝林草間作基地,按每畝年產草1500公斤計算,可年產鮮草60萬噸,全市涌現出了一批以利用退耕還林地種植的優質牧草進行“舍飼圈養”為主的庭院式養殖鄉、村和大戶。全市畜牧業總量明顯提高,退耕區草產業悄然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