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雨水少,日照時間長,所以今年掛果的春橘大概是往年的2至3倍。”近段時間,白鶴街道開凡春橘果園里熱鬧非凡,20多名果農正忙著采摘、修枝、裝籃、挑運、裝箱……從2月8日開始,該果園已經采摘了春橘90萬斤,總產值約300萬元。
開凡春橘果園只是我區春橘春橙發展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我區“W默科特”、“大雅柑”、“沃柑”等春橘春橙品種掛果的已經達到21.9萬畝,產量共計14.3萬噸,總產值達3.75億元。
春橘春橙暢銷全國
近日,記者在白鶴街道開凡春橘果園看到,紅澄澄的柑橘壓彎了枝頭,山間飄著陣陣果香味兒。
“抓緊點,收購商都等著我們,今天得把這一小片全摘完。”果園里,到處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婦女和老人們負責采摘裝籃,而體力稍好的男人負責挑運和裝箱打包。
此時,來自外地的經銷商賈小輝已經焦急地等在村口。他說,多年以來,開州的柑橘口碑很好,銷路非常旺,特別在廣東、福建、黑龍江等地需求量非常大,這已經是他第二次來裝貨了。
賈小輝今年進購了8萬斤柑橘,本想再進購幾萬斤,可果園已經沒有了。果園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的柑橘供不應求,一部分還要出口到俄羅斯。
盡管是大豐收之年,但我區的柑橘仍然供不應求,市場銷售如此火爆,這是為什么呢?
據了解,近十年來,我區大力發展種植“開縣春錦橙”“開縣春臍橙”“開縣春血橙”,W默科特等一系列晚熟優質柑橘,而柑橘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汁多味濃、酸甜適度、細嫩化渣、口感極佳,加上開州春橙多次被評為“優質農產品”“名牌農產品”等綠色食品標志認證,所以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2016年11月,“開縣春橙”還被評為全國名優果品區域公用品牌,成為重慶市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名優果品區域公用品牌。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在長沙鎮福城村,開州錦橙柑桔種植基地的果農們也趁著晴好天氣,正在果園內忙著采摘果子。
“我們今年迎來了大豐收,市場行情非常好,批發價格都在3元以上。”3月7日一大早,許多商販已經等候在開州錦橙柑橘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林的辦公室。
據悉,我區種植柑橘的歷史雖然有上千年,但以前由于基礎弱、規模小、產量低,規模效益差,對外地客商缺乏吸引力。近年來,我區按照“中國錦橙之鄉”的戰略目標大力發展柑橘、錦橙的種植,經過多年的科研攻關、試驗示范,柑橘生產基地已經推廣到全區20多個鎮鄉,擁有優質新品種50多個。
“柑橘賣得好,最終受益的還是我們老百姓。”村民郭國銀是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在沒有發展柑橘產業之前,一家過著拮據的日子。近些年,在村干部、合作社的帶動下,家里的10畝荒地變成了果園。今年,他摘果、裝果、賣果,靠著勤勞的雙手,凈利潤達7萬多元。
“小洋樓已經裝修好,家里啥都不缺,今年可以買輛小汽車。”合作社社員黎方福告訴記者,入股的3畝土地種植的春橘賣了3萬多元,種植的鵝柑賣了2萬多元,加上合作社分紅近1萬,日子越過越紅火。
區農委果品技術推廣站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我區選擇走晚熟柑橘發展之路,做到不與“兩湖”搶早,不同贛南爭中,同時擴大種植規模,進行錯季銷售,實現了稀缺、高價。